玩酷网

河南,女子应邀和朋友聚餐,推杯换盏喝高了,第二天睡醒,发现8万多的金手镯不翼而飞

河南,女子应邀和朋友聚餐,推杯换盏喝高了,第二天睡醒,发现8万多的金手镯不翼而飞,女子吓出一身冷汗,回想起前晚喝醉磕破了头,朋友带她去医院包扎,赶紧查看监控,上车时她还带着金镯子,下车就没了,当时只有朋友和朋友朋友扶着她上车,并坐在她两边。她立即给朋友打电话,朋友称:这么多年的关系,怎么可能拿你手镯。可100克的金手镯真不见了,女子无奈报警!   据都市报道报道,8 月底唐女士接到老朋友吴某的邀请,说是一起吃个饭,放松放松。她以为只是老熟人小聚,没太在意,还戴上了那只平时很少取下的金手镯。可当她推开包间门,才发现现场和想象完全不一样。屋里坐着十来个人,男女都有,除了吴某,她一个都不认识。   气氛很热闹,推杯换盏声此起彼伏。刚开始她还想收着点,可架不住大家轮番劝酒。吴某笑着说“今天一定得多喝几杯”,几个陌生人也跟着起哄。酒过几巡,唐女士逐渐站不稳,脸色绯红,话都说不清了。   正当她想去厕所透口气时,穿着高跟鞋的她一个踉跄,直接摔倒在地。额头撞到了桌脚,瞬间血流如注。包间里一片混乱,有人喊要送医院。没多久一辆白色轿车停在门口。吴某拉着她,又喊来一个黑衣男子帮忙,两人一左一右把她架上车。唐女士醉得意识模糊,只依稀感觉有人紧紧抓着她的胳膊。那一刻她完全没有想到,这短短几分钟的车程,会成为自己这辈子最糟心的经历。   第二天酒醒后,唐女士心急火燎地跑去饭店调监控,画面显示得很清楚:她上车的时候,金手镯在灯光下闪着亮光,牢牢扣在手腕,可是到了医院,下车时她的手腕已经空空如也。   更关键的是医院门口并没有安装摄像头,画面中断了,换句话说从上车到下车的那段黑箱时间,恰好成了手镯消失的关键。警方后来也调取了部分医院内的监控,画面里唐女士走进门诊室,手腕早已光溜溜的。   那就意味着金镯子要么在车上被人取走,要么就在那几分钟神秘失踪,而镜头还捕捉到另一个细节,黑衣男子的裤兜里,鼓鼓囊囊出现一个圆形凸起,大小形状竟和镯子颇为相似。可面对质疑,他却声称那只是车钥匙。   这下唐女士慌了,第一时间给吴某打电话,对方却一口咬定:“我也喝多了,啥也没看见。”她又联系黑衣男子。没想到对方火气更大:“我都配合派出所录了好几天口供,你要是不信自己去查。我能拿你东西干嘛?”   这边唐女士急得团团转,那边两人却各自撇清。吴某还说:“咱认识这么多年了,你别把矛头指向我。”眼看私下沟通无果,她只好报警,警方立案调查,但因为缺乏直接证据,进展缓慢。   唐女士又找了记者帮忙,当着镜头重放监控,那段画面让人看得心里直发凉:镯子确实在上车前牢牢套着,下车时却凭空消失。而黑衣男全程扶着她的胳膊。   网友们看完视频,也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精心设计的“局”,陌生人扎堆、劝酒不断、再到出车送医院,环环相扣;也有人批评唐女士太大意,戴着那么贵重的东西还喝到断片,“花八万买个教训,以后长点心吧”。   有人提出另一种可能:会不会是镯子自己滑落?可唐女士坚决否认,她说那是实心款,戴得很紧,平时走路都小心护着。更何况100 克的金镯子要是真掉在地上,不可能一点声音都没有,她醉归醉,可耳朵没聋。   也有人猜,会不会是车上遗落?唐女士说,她已经把车翻了个底朝天,座椅缝隙、地毯下全都找过,根本没有。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就只剩下一个,有人趁她醉酒之际动了手脚,黑衣男子裤兜里的“圆圈”,吴某模棱两可的态度,这些都成了悬疑链条上的关键点。   可问题是没有监控记录,没有当场抓获,所有疑点都停留在“怀疑”阶段。法律讲究证据,没有证据,再合理的推理也只能停留在揣测。   如果真是有人取走了手镯,该怎么定性?从民事角度看,《民法典》里有“不当得利”的规定:任何人不能在没有合法理由的情况下占有他人财产,否则必须返还。   可要是警方查实是故意占有,那就可能上升到刑事层面的盗窃罪。八万多的数额,已经远超“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法律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更高。   这就是唐女士现在的困境:她知道东西很可能是被人拿走的,但证据链缺口太大,既无法通过民事途径要回,也难以推动刑事定罪。而对涉事的朋友和黑衣男来说,他们坚称“没拿”,也要求警方还他们清白。双方僵持不下,真相至今未解。   八万多块钱,不只是数字,它是一个家庭的积蓄,是无数个省吃俭用的日子堆起来的安全感。可就是这样一只镯子,却在几分钟的车程中不见了踪影。   它到底去了哪里?是意外滑落,还是被人顺手牵羊?是朋友的失职,还是陌生人的算计?真相或许迟早会浮出水面,但留给人们的反思却更沉重:在社交场合里,信任和戒备如何平衡?在醉酒之后,我们到底把自己交到了谁的手里?   正如有人评论的:“酒桌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也能看清一段关系的真假。”唐女士的镯子,也许是她用八万块买来的“防人之心”,只是这个代价,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