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日,伊朗国家电视台突然曝光了伊朗情报人员获取的以色列核机密文件。 伊朗情报部部长伊斯梅尔·哈提卜亲自发布的情报内容,可不是空穴来风的抹黑,而是带着迪莫纳核基地内部拍摄的独家画面、数千份文件的硬核证据,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以色列核活动的真实面目。 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文件揭示的以色列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在160个核领域联合项目中的深度合作。 要知道,这些欧洲国家平日里总把核不扩散挂在嘴边,对伊朗的民用核计划指手画脚,动辄以制裁相威胁,可背地里却和以色列在核领域打得火热,这种双重标准简直令人不齿。 这些联合项目可不是什么民用技术交流,从文件披露的信息来看,大量涉及武器级核材料的处理、核装置小型化等敏感技术,显然是在为以色列的核威慑能力添砖加瓦。 法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长期标榜自己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维护者,如今却被曝出与以色列在核领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合作,这无疑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公然践踏。 证据更显示,以色列早已构建起一套庞大的导弹、无人机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网络。 文件明确指出,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南部的索雷克核研究中心,早在1958年就已成立,虽然名义上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控,但真正的核心设施——迪莫纳核基地,却始终对国际监督机构紧闭大门。 就是在这个不透明的基地里,以色列已经囤积了大约90枚核弹头,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库存钚,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再生产100 - 200枚。 这种规模的核武库,再配上以色列不断发展的导弹和无人机技术,已经成为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的巨大威胁。以色列的导弹射程早已覆盖整个中东,无人机更是在多次地区冲突中崭露头角,如今再加上数量可观的核弹头,其对地区安全的破坏力可想而知。 更令人发指的是,以色列竟然渗透国际组织,甚至监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伊朗通过获取的机密文件发现,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通过秘密渠道向以色列情报机构传递伊朗政府致IAEA的机密信件,这些信件中包含了伊朗核计划的敏感信息。 正是靠着这些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内部泄露的情报,以色列摩萨德才得以对伊朗核科学家展开长达18年的一系列暗杀行动,至少6名伊朗核科学家惨遭斩首。 这意味着,那些打着“监督”旗号参观伊朗核设施、与伊朗进行合作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里,就隐藏着为数不少的以色列内线间谍。 国际原子能机构本应是维护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公正机构,如今却成了以色列刺探情报、实施暗杀的工具,这不仅让伊朗寒心,更让国际社会对该机构的公信力产生了严重质疑。 其实,这已经不是伊朗第一次与以色列在情报领域交锋了。今年5月,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和警方曾宣布逮捕两名涉嫌为伊朗执行情报任务的海法公民,但伊朗方面表示,在以方抓捕前,相关泄露文件就已安全转移。 此次伊朗曝光的情报数量“惊人”,整理和分析花费了大量时间,足以见得这次情报行动的规模和深度。对于伊朗而言,这次情报曝光绝非偶然,而是对以色列长期以来敌视行为的有力反击。 近年来,随着美伊核协议谈判推进,有媒体披露以色列正调动武器弹药计划向伊朗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伊朗此次成功获取并曝光情报,就是向以色列证明,若以方敢铤而走险,伊朗将利用掌握的情报对以核设施在内的军事基地展开报复行动。 反观以色列方面,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却始终保持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种默认的态度反而更能说明问题。 以色列一直奉行“核模糊”政策,既不宣布拥有核武器,也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在暗中大力发展核力量,如今被伊朗扒出真面目,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难免受损。 而那些与以色列进行核合作的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何解释这种明显违背核不扩散原则的行为,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国际社会早就应该对以色列的核计划采取强硬态度了。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对以色列的核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提供支持,却对伊朗的民用核计划横加干涉,这种双重标准严重破坏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伊朗此次曝光以色列核机密文件,不仅是为自己发声,更是为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公正发出呼吁。 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正视这份情报揭露的事实,对以色列的核计划进行全面、透明的核查,让以色列放弃核威慑政策,回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框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避免核扩散带来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