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862年,陷入绝境的陈玉成,接受了苗沛霖的邀请北上寿州,不料一进城就被抓了。陈

1862年,陷入绝境的陈玉成,接受了苗沛霖的邀请北上寿州,不料一进城就被抓了。陈玉成明知苗沛霖不可靠,为何还是上当了? 1861年9月,曾国荃带领的湘军攻破了安庆。安庆是 “天京的门户屏障” ,一旦沦陷,天京将直面湘军的进攻。 安庆失守的消息传来后,洪秀全的追责来得又快又狠,“英王”陈玉成与“干王”洪仁玕一同被 “革除职权”。 其实,陈玉成在救援安庆之战中,是尽力了,他麾下最精锐的 “小左队” 几乎全军覆没,主将刘玱琳战死,这支劲旅从此销声匿迹。 1862年初,多隆阿率军围攻陈玉成退守的庐州,当时庐州城内兵力只有一万多人,且多为新兵,粮草仅能支撑一个多月。 雪上加霜的是,陈玉成此前派往西北扩军的陈得才、赖文光部尚在千里之外,根本无法及时回援。 陈玉成伫立城头,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清军营帐,感受到深入骨髓的绝望。就在这绝境之中,一封来自寿州的密信,为他燃起了希望。 写信的是驻军寿州的苗沛霖,苗沛霖早年身为落魄秀才,靠组建团练发家,最初依附清军镇压捻军,获封二品布政使的虚衔;后因不满待遇,竟自立 “天顺王国” 自称大王,转而投靠太平天国,经陈玉成举荐封为奏王;待清军加大军事压力,又迅速倒戈攻打捻军,重新归附清廷。短短五年间,苗沛霖三次叛清、两次背叛太平天国。 苗沛霖在密信中描绘的前景极具诱惑力:“寿州粮草丰足,兵甲精良,愿奉英王为首,共取开封以图中原。” 苗沛霖特意请与太平军素有往来的捻军首领张乐行联名署名,彼时张乐行对此毫不知情,尚不知苗沛霖已暗中再次降清。 “攻打开封” 的提议让陈玉成很心动,开封地处中原腹地,若能攻克这座城池,既能与陈得才、赖文光形成呼应,也可北上威胁清廷。 苗沛霖还在信中隐晦提及,自己与钦差大臣胜保交情深厚,可借这层关系为太平军争取喘息之机。这些话恰好戳中了陈玉成的软肋 , 他太需要一个打破困局的机会了。 部将殷燮卿劝说:“苗沛霖本是市井无赖,行事反复无常,万万不可前往寿州!” 其他将领也纷纷劝阻,但陈玉成始终沉默,他回想起当年三河大捷时,正是靠冒险奔袭扭转战局;攻打武昌时,更以五百兵力创下军事奇迹。 绝境中的英雄,往往容易过度迷信自己的运气与能力。 5月15日深夜,陈玉成带领亲信趁夜色从庐州北门突围而出,几天后,一行人抵达寿州城外。 苗沛霖的侄子苗景开率数百人列队相迎,一派诚心归附的景象。陈玉成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他翻身下马,在苗景开的搀扶下步入城门。 刚过吊桥,城门突然 “哐当” 闭合,城墙两侧竖起旗帜。苗景开脸色骤变,厉声喝道:“拿下!” 埋伏的刀斧手蜂拥而出,将陈玉成等人团团围住。陈玉成怒目圆睁,拔出腰刀砍倒数人,却因伤势未愈体力不支,最终被擒。 陈玉成望着城楼上得意洋洋的苗沛霖,怒斥道:“你这无赖小人,行事反复无信,必遭天谴!” 苗沛霖很快将陈玉成交给了胜保,胜保亲自为陈玉成松绑,劝说道:“归顺朝廷,仍可获封侯爵之位。” 陈玉成冷笑一声,指着胜保骂道:“当年三河一战,你被我打得落荒而逃,如今靠阴谋诡计擒我,有何颜面谈招降?太平天国失我一人,江山失了一半,但我陈玉成可杀不可辱!” 十几天后的河南延津西教场,陈玉成被绑在木柱上,面对凌迟之刑毫无惧色,始终未发一声,直至气绝。这位太平天国的 “战神”,最终以悲壮的方式落幕。 陈玉成的悲剧,表面看是轻信小人的偶然事件,实则是太平天国晚期困局的必然结果。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已丧失战略主动权,清军从四面包围,陈玉成困守庐州,外无援兵、内缺粮草,除接受苗沛霖的邀请,几乎别无选择。 从个人性格来看,陈玉成的 “勇武” 与 “孤傲” 加速了悲剧的发生。他年少成名,习惯了靠冒险取胜,却忽略了 “识人辨心” 的重要性。面对苗沛霖的骗局,他既高估了自己的威慑力,也低估了对方的无耻程度。 而苗沛霖的算计也很毒辣,他深知陈玉成的困境,更摸透了其心理。彼时的太平天国太需要盟友了。 苗沛霖以 “攻打开封” 的战略蓝图为诱饵,用捻军首领的署名增加可信度,再以隆重的迎接仪式打消疑虑,每一步都精准击中陈玉成的心理弱点。 陈玉成死后,苗沛霖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1863 年,他失去胜保这一靠山,又遭清廷围剿,最终在蒙城突围时死于乱军之中,应验了陈玉成 “必遭天谴” 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