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2025年9月,一19岁女孩因为肚子疼到医院里就诊,期间医生反复询问女孩和母亲有没有怀孕,谁知两人都坚决否认,结果影像检查当场确认女孩已经怀孕马上就要分娩!网友:怀孕10个月都没当回事真是心大。 九月的一个下午,市医院急诊室里,19岁的小林捂着肚子蜷缩在候诊椅上,额头上渗着冷汗。 她母亲在一旁焦急地向医生描述:“孩子说肚子疼得厉害,是不是吃坏东西了?” 医生一边按压小林的腹部检查,一边仔细询问:“最近月经正常吗?有没有可能是怀孕了?” 母女俩几乎同时摇头:“不可能,绝对没有!”而这样的对话已经在诊室里重复了三次。 当医生坚持让小林去做影像检查时,母亲还小声抱怨:“这医生是不是小题大做。” 然而半小时后,CT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胎儿的骨骼轮廓,胎头已经入盆,分明是临盆在即的状态。 两个小时后,小林在产科顺利产下一名婴儿,母女平安,但所有人都还没从这场突如其来的分娩中回过神来。 医生后来回忆,当时触摸到小林腹部有规律的硬块,结合腹痛症状就高度怀疑是宫缩。 但因为患者和家属的坚决否认,才必须通过影像检查确认。 “幸好做了CT,要是按普通腹痛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隐性妊娠”在医学上虽不常见,但并非个例。 医生解释,部分女性怀孕后早孕反应轻微,月经不规律的年轻女孩更难察觉,加上腹壁较厚或胎儿位置特殊,都可能导致怀孕被忽视。 有数据显示,67.3%的初中生和45.5%的高中生对避孕知识一无所知,近一半家长从未给孩子进行过性教育。 不少中学教材避谈避孕知识,生物课上老师对生殖系统章节往往一带而过。 而家庭层面,传统观念让家长们对“性”字讳莫如深,85%的家长表示不会主动给孩子进行性教育,26%的家长觉得“孩子小没必要教”。 这种教育缺失直接导致青少年在面对身体变化时手足无措,小林就以为肚子变大是发胖,月经不来是“内分泌失调”。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殊家庭的青少年面临更高风险。 就像小林,父母离异后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忙于生计,很少关注她的身体变化,直到出事才追悔莫及。 只有当学校不再回避生理知识,家长能坦然和孩子谈“性”,社会能提供无偏见的帮助,才能真正避免类似的意外再次发生。 给青少年补上健康防护这一课,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保护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这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学校和社会必须扛起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