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济南,冲进国民党司令部,所有人都以为能缴获一屋子金条美钞。
结果呢?在后院的墙根底下,找到了王耀武最宝贝的东西——两台沾满泥巴的美国拖拉机。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脑子里嗡的一声。一个统兵十万的将军,心心念念的不是打仗,是种地?
后来王耀武被俘,陈毅司令员见了他,没聊战术,没搞审判,劈头就笑呵呵地问:你藏那两台拖拉机干啥?
王耀武沉默了好久,喉结滚了滚,说了一句让我能记一辈子的话。
他说:“仗打完了,总得有人种地嘛。”
一句话,把天聊死了,也把一个人的内心给扒干净了。
他出身山东农家,是黄埔的高材生,是打鬼子最狠的“抗日铁军”军长。可功名利禄披了一身,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惦记着土地的农民儿子。
他一边下令修碉堡,准备巷战到底;一边又悄悄把“秘裁”的名单改成“释放”,不想再让同胞的血染红自己的手。
这种拧巴,这种撕裂,全在那两台拖拉机里。
那不是他准备投降后给自己留的后路,那是他当山东省主席时,真刀真枪搞过的“农业救国”项目。没油,就从军车里偷;没零件,就让兵工厂照着图纸造。他想用这两台“铁牛”,在炮火连天的废墟里,重新犁出一片麦浪。
当然,他失败了。
但最绝的是故事的结局。
他被俘改造后,他宝贝的那两台拖拉机,真的被我们接收了,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国营农场里的功臣。几年后,一个修理工在检修其中一台时,在油箱盖上发现了一个刻上去的小字:“耀”。
他的人走了,他的名字,他的梦,留在了这片他深爱又辜负了的土地上。
你说历史复杂在哪?就复杂在这儿。一个想种地的将军,一个渴望和平的敌人。他让我们明白,再宏大的叙事,最后落脚的,不就是“有人种地、有饭吃”这点事儿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