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宣布了 09月20日,马克龙拉着阿巴斯的手,再次当众宣布,下周一在联合国大会,法国就要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可不是随口说说,马克龙7月就放了话,如今攥着阿巴斯的手官宣,态度再明确不过。这一步,直接让法国成G7里首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 背后是加沙烧得滚烫的人道主义危机。以军在拉法的行动逼走近百万人,数万人死于战火饥饿,援助还被死死卡住。再不表态,所谓的“人道底线”早成了笑话。 更关键的是,法国要打破僵局。美国一路偏袒以色列,和谈遥遥无期,马克龙索性拉上15国联名呼吁,想逼出“两国方案”的突破口。这也是法国中东政策的老传统了,从戴高乐时期就没断过。 马克龙这一握,握出了西方世界第一道裂痕。 G7国家里没人敢捅的窗户纸,巴黎直接撕了个干净。 加沙的惨状早已突破文明社会底线,医院变成废墟,孩子饿到啃树叶,联合国救援车队在检查站前干着急——法国再沉默,自由平等博爱的国训岂不成了跨国笑话? 数字冰冷,但血是热的。 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已有超3.7万人死亡,其中47%是妇女儿童。 140万人挤在拉法的临时帐篷里,90%人口面临严重饥荒。当美国还在为军援条款扯皮时,法国用承认主权的方式把人道主义危机钉上国际议程。 这步棋藏着戴高乐的老灵魂。 1967年六日战争后,法国就是首个批评以色列占领的西方国家。 马克龙今天扯起的十五国联名信,分明是要另立谈判山头——美国主导的"四方机制"瘫了十年,现在欧洲要自己当调停人。 但巴勒斯坦国不是靠承认就能诞生的。 西岸定居点仍在扩张,哈马斯与法塔赫依旧分裂,以色列总理放话"不会奖励恐怖主义"。 法国撬得动这块冻了半个世纪的坚冰吗?至少他们把道德压力甩给了整个西方世界。 巴黎看准了三个时机:美国大选乱局、内塔尼亚胡极右政府失信于国际、全球南方国家集体愤怒。 马克龙国内支持率跌至32%,急需外交突破转移矛盾。巴勒斯坦问题正是道德高地与战略筹码的完美结合。 国际秩序从来靠实力说话,但偶尔也需要掀桌子的勇气。 当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加沙埋葬自家同事,当红十字会主席哽咽着谴责"地狱般的场景",法国的承认至少让绝望者看见一线微光。 真正的博弈现在才开始。 欧盟内部裂成亲以亲巴两派,美国势必施压阻挠,以色列已传召法国大使抗议。 马克龙攥着阿巴斯的手很暖,但外交擂台上的拳头只会更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