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71岁的老母亲走了,两个儿子风风光光操办了丧事10万多的开销,摆了快一百多桌酒席,单烟酒就砸进去进3万。上好的柏木棺材,还有吹个不停的喇叭和堆半院的纸扎别墅轿车,连哭棺的人都特意请来,整条街都闹哄哄的可谁不知道,这俩儿子是做给外人看的? 那天早上天还没亮,老张家那条街就被喇叭声吵醒了——吹的不是哀曲,倒像是办喜事的调子,一会儿《步步高》一会儿《喜洋洋》,音量开得震天响,隔两条街都能听见。走近了看,老母亲家门口摆得满满当当:院东边堆着两层高的纸扎别墅,窗户上还贴着“福”字,旁边停着纸扎的奔驰轿车,连车标都做得清清楚楚;院西边搭了三个大帐篷,里面摆着几十张圆桌,碗碟全是新的,烟是硬中华,酒是剑南春,服务员穿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正忙着摆冷盘。 街坊张婶站在门口叹气,跟旁边的李大爷说:“这俩小子,早干啥去了?老太太活着的时候,住那小破屋漏雨,冬天连个暖气都没有,他俩谁管过?”李大爷点点头,往屋里瞥了眼——正中间放着那口柏木棺材,据说花了两万多,可谁还记得,去年冬天老母亲摔了一跤,躺在床上起不来,给老大打电话,老大说“忙着谈生意,让老二先去”,给老二打,老二说“孩子要补课,走不开”,最后还是邻居把老太太扶去的医院。 到了中午开席,一百多桌坐得满满当当,连隔壁村的人都被请来吃席。老大穿着黑西装,胸前别着白花,却忙着跟来的客人递烟:“谢谢哥来捧场,吃好喝好,不够再添!”老二更过分,躲在帐篷角落刷手机,时不时还笑两声,被旁边人提醒“你妈刚走,注意点”,他才收起手机,皱着眉装难过。 最讽刺的是哭棺环节——请来的哭丧队,领头的大妈跪在棺材前,哭得撕心裂肺,一会儿喊“我的亲娘啊,你咋就走了”,一会儿拍着棺材板哭“你活着没享过福啊”,眼泪鼻涕一把流。可再看俩儿子,跪在后面,老大眼睛里没半点泪,还偷偷扯了扯领带;老二更离谱,哭了没两分钟,就偷偷抹了把脸,估计是怕别人说他不孝,可那表情比笑还难看。 街坊们私下里都在议论:“老太太活着的时候,顿顿都是馒头咸菜,想喝口热汤都得自己烧,俩儿子逢年过节来,就给两百块钱,坐十分钟就走,连句贴心话都没有。现在倒好,花十万块办丧事,这不就是做给外人看,怕别人说他们不孝顺嘛!”还有人说,老太太走的前一天,还跟邻居念叨“想让老大给我买双棉鞋,脚冷”,结果老大说“网上买太麻烦,你先穿旧的”,没成想第二天人就没了。 酒席吃到下午,好多菜都没动几筷子,服务员就往垃圾桶里倒,红烧肉、糖醋鱼堆得像小山。张婶看着心疼:“老太太一辈子省吃俭用,剩个馒头都要留到下顿吃,要是看见他们这么浪费,指定得心疼坏了。”旁边的年轻人也说:“与其死后花这么多钱撑场面,不如生前多陪陪老人,给她煮碗热粥,陪她说说话,比啥都强。” 俩儿子大概也听见了这些议论,后来敬酒的时候,脸上的笑都有点不自然。可钱已经花出去了,场面也撑起来了,街坊们嘴上不说,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十万块的丧事,撑的是他们的面子,却弥补不了老太太生前没享过的那些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