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语“踢出”高考,取消其主科地位?教育部回应一针见血!不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新教改”实施后,急哭一众家长:“这比英语还难!孩子可怎么办?” “真的假的?英语要踢出高考了?”一句话,在不少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有人松了口气,觉得终于不用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被英语折磨;也有人瞬间慌了神,担心孩子多年积累付诸东流。 可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教育部很快回应,一针见血地澄清了:英语依旧是高考的重要科目,绝不会轻易被“踢出去”。 然而,真正让家长们崩溃的并不是英语,而是紧随其后的“新教改”,一场看似让学生减负的调整,却让无数孩子和家长直呼“比英语还难”。 多年来,关于“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的争论从未停过,有人认为英语重要,毕竟是全球通用语言,不会英语就如同失去了一把通向外界的钥匙。但也有声音质疑: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国家,让每个孩子花大量时间去背单词、做阅读理解,是否真的合理?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明明语文、数学成绩还不错,却常常因为英语拖了后腿,甚至直接影响到升学的前景。正是这些声音,让“英语会不会被踢出高考”的传闻一再甚嚣尘上。 教育部的回应算是给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明确表示英语仍是基础学科,高考不会取消英语,只是在命题方式和考查形式上可能进行适度调整。比如,有些省份尝试将英语考试安排在高三之前多次进行,学生可以择优取分,这样既减轻一次性考试的压力,也能给孩子更多发挥空间。 这种做法的本意,其实是为了让学生更合理分配精力,而不是要“废掉英语”。 可就在舆论的焦点还停留在英语时,一场真正的“变局”悄然发生。部分试点地区在“新高考”改革中,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纳入考查范围,还大幅提升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分量。结果,许多学生和家长惊呼:这些科目比英语还难。 一位高中教师曾直言,英语虽然对很多孩子来说难,但毕竟有规律可循,背单词、刷题,总归能提升成绩。可像物理、化学这类理科,一旦基础打不好,后期再努力也很难追赶。而文科类的历史、地理,也并非死记硬背那么简单,理解、逻辑、甚至写作能力都要跟上。 于是,本来抱怨英语难的家长,这下才明白:没有英语,孩子们面对的可能是更庞杂的知识体系,难度远不止一门语言。 教育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它必然伴随着阵痛与争议。但无论怎样调整,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在孩子身上。家长们最该做的,不是抱怨“这比英语还难”,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到应对的方法,帮助他们在新的赛道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