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条直达秘鲁钱凯港班轮开通,孙玉良:拉美贸易将迎来新通道】
从江苏苏州起航的货轮“GREENSUAPE”,搭载着3万多吨储能柜、吨袋、圆钢和各类设备,缓缓驶向遥远的南美大陆。32天的航程,不只是货物的运输,更是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战略通道,一条将中国深耕拉丁美洲的经济意图和影响力直接输送到秘鲁钱凯港的鲜活脉络。
钱凯港,这个位于泛美公路旁的战略门户,自2021年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后,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在拉美的重要节点。其每一次货轮停靠,都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南美市场的步伐更加坚实,每一箱货物,都是对当地矿业产业链的有力支撑。研磨球、储能柜、圆钢——这些看似普通的货物,背后承载的是产业链稳定的关键命脉,是供应安全的基石,是中国经济与南美资源紧密相连的象征。
与传统中转航线相比,直达钱凯港的班轮让物流效率大幅提升。货物运输时间从约35天缩短至23天,物流成本降低20%,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企业能更快更低成本地进入南美市场,进一步提升贸易竞争力。这不仅是港口的工程进步,更是中远海运在全球物流布局中的战略落子,是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和航运网络,提升国际经济话语权的具体体现。
这一航线的开通也不是孤立事件。今年3月,苏州港与钱凯港签署友好港口协议,双方在航运资源、港口发展和人才交流上展开合作。迄今为止,苏州港至钱凯港已完成5个航次,卸载货物约2.6万吨。这些数字背后,是两地港口的深度联动,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亚洲、深耕拉美市场的生动案例。
中国与秘鲁的贸易数字同样惊人。今年前七个月,中秘双边贸易额达到279.3亿美元,中国对秘鲁出口额为89.7亿美元。钱凯港每年预计带来45亿美元经济收益,占秘鲁GDP约1.8%,并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可以说,这条航线不仅拉近了中秘两国的经济距离,也让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更加具体化和可视化。
散杂货班轮不同于集装箱船,它承担的是非标准化、超大型货物运输的重任。这意味着,中国不仅仅在运输标准化商品,而是将工业设备、矿业辅助材料直接输送到拉美,为当地产业链运转提供保障。这样的操作显示了中国物流体系的灵活性和深度整合能力,也凸显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不仅是消费品的出口大国,更是基础设施、工业设备和能源资源供应的重要参与者。
钱凯港直达班轮的开通,也暗含战略意义。它不仅优化了物流通道,也为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和经济布局提供了稳固基础。在地理上,钱凯港毗邻泛美公路,是连接智利、厄瓜多尔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市场的枢纽,这条航线让中国企业在资源获取、市场拓展和供应链布局上都占据了先机。
从苏州的港口码头到秘鲁的钱凯港,货轮承载的不只是物流货物,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上稳步推进的意志。每一次停靠,每一次卸货,都将中国的经济触角伸入更广阔的区域。它提醒世界,中国不再只是远观的贸易伙伴,而是主动布局全球的力量,既有产业实力,也有战略视野。
中国直达钱凯港的航线,不只是物流工程,更是国际贸易版图的生动实践。它让中秘贸易更高效,让南美产业链更稳定,也让世界看见: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正在从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这条航线,是经济利益的纽带,也是战略布局的明证,每一吨货物,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有力脚步。
当货轮穿越太平洋,驶向钱凯港,每一程航行都像是一次时空的穿梭,把中国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送达南美,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为现实生产力。这条航线,将成为中秘贸易的加速器,也将成为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稳固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