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玩不起?浙江金华,一男子因侄子要结婚,准备花34万买辆新车,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侄子

玩不起?浙江金华,一男子因侄子要结婚,准备花34万买辆新车,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侄子,看完汽车后当场交了5千定金,可过去了半个多月,4S店一直没通知他过来提车,无奈男子只好过去询问情况,不料,其销售总监却表示,没办法把车卖给他,而理由让人意想不到! 在浙江金华,一份三十四万余元的奥迪A6购车协议,本该是一桩喜事的起点,却意外地发酵成一场关于诚信与规则的激烈对峙。我们不打算按部就班地复述整个故事,而是想聊聊这份协议本身。看看这张纸,是如何在短短半个月里,经历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身份转变。 这份协议的诞生,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买车的黄先生,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仗义人”,生意做得不错,不差钱。他购置这台奥迪A6,并非出于自身需求,而是怀着一份深情厚谊,将其作为新婚贺礼,赠予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侄子。侄子家境颇为复杂,自幼便由家中老人抚养长大。叔叔心怀关切,始终对他多加照拂,于侄子成长路上给予诸多温暖与助力。 婚礼是大事,必须体面。在当地,奥迪A6就是“有面子”的代名词。所以,这份协议从一开始就承载着一个长辈为晚辈“撑场面”的厚重期望。而对4S店的销售来说,签下这笔订单意味着业绩的达成。一个图人情,一个图业绩,双方一拍即合。 三十四万多的总价,包含了税费和上牌,黄先生觉得价格公道,当场就交了五千元定金。协议以白纸黑字清晰载明:需于半个月内完成交车。若逾期三日,商家则须双倍返还定金。此条款明确,旨在保障合约双方权益。那一刻,这份文件是双方共识的愉快见证。 然而,当市场风向一变,这份协议的身份就尴尬了。约定的半个月过去了,车却迟迟不见踪影。黄先生开始打电话催促,起初销售还用“手续在办”、“车在路上”之类的借口应付,后来干脆电话也不接了。这下黄先生感觉不对劲,亲自找上门去。 一场荒诞的对话就此展开。销售总监一脸不耐烦,甩出了一句让人瞠目结舌的话:“我卖给别人三十万也能卖,我就是心情不好,不想卖给你!”这番言论,直接把严肃的商业契约拉低到了个人情绪宣泄的层面。 接着出场的经理,更是轻蔑地给协议判了“死刑”。他指着那份当初双方都认可的文件说:“这上面又没盖我们公司的公章,这就是废纸一张!”至此,这份协议在店家眼里,已经从商业凭证,彻底沦为了可以随意丢弃的垃圾。 他们之所以敢如此撕破脸皮,背后全是利益在作祟。原来,签完协议后市场行情上涨,按原价卖给黄先生,他们要比卖给新客户少赚一两万。为了这点利润,4S店选择了一种最难看的处理方式:故意拖延,逼顾客放弃,然后找各种理由毁约。 当协议的约束力被单方面撕毁后,它的第三重身份应运而生:成为黄先生捍卫公道与规则的最后阵地。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已经远超一台车本身。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不仅自己的面子丢了,侄子的婚礼用车计划也被全盘打乱。 他的诉求愈发清晰且坚定: 其一,依协议交付车辆; 其二,若无法交车,则依照协议条款,双倍返还定金。他要的不再是那辆奥迪,而是协议所代表的契约精神。在求助媒体介入无果后,他毫不犹豫地将此事投诉到了市场监管部门。 黄先生反复强调,他这么折腾,已经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讨一个公道。此刻,那份曾被讥讽为“废纸”的协议,在他手中重新拥有了千斤的重量,它成了检验一个商业社会基本诚信的试金石。 一份购车协议,就这样在短短时间内,走完了从情感承诺到商业弃子,再到原则象征的奇幻漂流。4S店那些自以为聪明的操作,损害的绝不止一个客户的利益,更是自己多年积累的品牌信誉。虽然黄先生的投诉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尚未知晓,但这件事引发的网络热议,早已让这场关于诚信的拷问,远远超出了那家店的门墙。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 202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