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你是真糊涂啊!北大招了4500名学生,清华招了4000名学生,你福耀科技大学却只招了50名学生!你还怎么挣钱! 福耀科技大学的目标是要成为像斯坦福那样的世界顶尖学府,可招生规模却和清华、北大相差甚远。 很多人对福耀科技大学的小体量招生模式表示不理解。 但实际上,福耀科技大学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小规模招生,是为了实现极高的师生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深度参与产业项目,随时都能得到顶尖教授一对一的指导。 这就好比种花,别人是大面积撒种,粗放式管理;而福耀科技大学则是精心挑选种子,一颗一颗地精心培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豪赌。福耀科技大学赌的是,用四年时间精心打磨出的少数精英,其未来创造的价值,会远超那些批量生产出来的毕业生。 他们想证明,大学教育并非只有“大规模量产”这一条路,“小而精、专而强”同样能走向教育的巅峰。 除了招生规模,福耀科技大学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曹德旺拿出自己的个人财富,捐资100亿创办这所大学,并且承诺永不从中获利,这一行为,很多人都称赞他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曹德旺毫不避讳地说,他参考了麻省理工、剑桥等国际名校,采用的是慈善基金会办学模式。 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爱国情怀在驱动,也有人觉得这是在引入西方的办学范式,甚至还有人猜测,这是不是在委婉地表达对国内现有教育体系的一些看法呢? 这笔巨额资金,因此变得复杂起来,它既象征着爱国热忱,又像是一场带有“西方色彩”的教育实验。 而这种矛盾性,恰恰反映出中国在探索顶尖教育道路过程中的迷茫与尝试。 福耀科技大学最大的赌注,其实是押在了“人”身上。 他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精英圈子,这个圈子不靠传统的名校光环吸引人才,而是靠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心。 他们请来了教育界大名鼎鼎的改革派人物王树国担任校长。 王树国校长曾在哈工大、西安交大等高校任职,有着丰富的教育改革经验。 他选择“0薪酬”加盟福耀科技大学,这一举动意义非凡,就像是给学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学校带来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今年,一批高考成绩优异,原本可以轻松进入任何一所顶尖985大学的学生,却毅然放弃了那些稳妥的选择,转而投向福耀科技大学的怀抱。 他们看中的,是福耀科技大学能与产业无缝对接的培养模式,以及能得到大师亲自指导的成长机会。 这些学生的“逆向选择”,或许预示着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大家不再仅仅追逐名校的虚名,而是更加注重实际的成长与发展。 福耀科技大学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能否超越某所名校,但是他促使大家重新思考: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真的只有一种模式吗?是不是还有更多我们未曾发现的可能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