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湖北黄石,38岁女子生下一个5.7斤的二胎小男婴。因分娩当天没奶水。医护人员为她

湖北黄石,38岁女子生下一个5.7斤的二胎小男婴。因分娩当天没奶水。医护人员为她联系一名月嫂。服务4天,每天450元,共1800元。不料第2天晚上,月嫂给孩子喂奶时,导致呛奶。医院抢救17分钟后,转入新生儿科。20天后医生告诉家属,没有抢救必要。夫妻俩很崩溃。记者调查后,却发现2个蹊跷的地方。 分娩当天,由于刘女士身体虚弱,尚未分泌乳汁,医院医护人员例行询问是否需要请月嫂上门照顾新生儿。 刘先生看着疲惫不堪的妻子,也自认手忙脚乱、不懂婴儿护理,于是点了点头同意。医院很快为他们联系到一名自称经验丰富的月嫂。 月嫂的服务收费不低,每天450元,4天共计1800元。刘先生一边交钱,一边在心里暗暗嘀咕:贵是贵了点,但自己也照顾不了妻子和新生儿,总比出事好。 起初,一切看似顺利。月嫂准时来家,细心整理婴儿用品、喂奶、换尿布,一切井然有序。 意外发生在第二天深夜。当月嫂用勺子喂奶时,孩子突然呛奶。尖锐的哭声划破夜色,刘女士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刘先生心中一紧,赶紧呼叫医院急救电话。 医院的反应迅速:医生紧急抢救,三分钟内联系其他科室会诊。 但无论如何努力,孩子的呼吸依旧停止。医护人员连忙进行心肺复苏,并进行气管插管,但20分钟过去,心率依旧飙升至每分钟130次,孩子的生命体征脆弱不堪。 随后,孩子被紧急转入新生儿科进行持续监护。 家庭的希望一点点被压碎。刘先生和妻子守在病床旁,泪水不停滑落,内心的崩溃无法言喻。二十天后,医院最终通知家属,孩子已无抢救必要。 夫妻俩如遭晴天霹雳,原本应该充满喜悦的日子,变成了无尽的悲痛与自责。 悲剧发生后,记者介入调查,却发现了两个蹊跷之处。第一个问题是,月嫂所属公司在天眼查系统中,竟未显示在湖北有分公司。 这让刘先生及记者心生疑问:这名月嫂究竟是否合法注册?公司是否真正具备在本地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资质? 第二个蹊跷之处更令人心惊。刘先生回忆,当初请月嫂时,他并未签署任何合同。可在月嫂提供的收费票据背后,赫然印着一份服务协议。 协议内容明确约定,各类意外伤害责任均由客户或护理员自行承担。这份协议几乎将所有风险转嫁给了客户,而月嫂或服务方则可以免责。 刘先生和妻子事后查看协议,心中更添疑虑:“难道我们在无知中,就已经被推向了法律的灰色地带?” 记者采访过程中,黄石当地部分法律人士表示,这类月嫂服务合同存在明显的免责条款倾向,容易让消费者在发生意外时处于弱势地位。 “消费者在选择家政服务时,必须核实公司资质、签署正规合同,确保对方承担合理责任,否则一旦出现意外,维权难度非常大。”律师提醒。 社会舆论也开始关注此事件。在短短几天内,相关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许多网友对孩子的死感到惋惜,也对月嫂行业的监管提出质疑。 一位育儿博主写道:“月嫂本应是帮助新手父母渡过最艰难时期的专业人士,可当事故发生时,责任却似乎被全部推给了客户,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表示,正在核实该月嫂的身份及公司资质问题。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责。 黄石市妇幼保健院的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医院推荐家政服务只是为家长提供便捷,并非直接雇佣。我们也在加强对服务方资质的核查,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刘先生说,这件事对他和妻子打击极大。孩子还未睁开眼睛就离开了他们,悲痛无法用语言形容。 更令他不安的是,原本可以合法监管的月嫂服务,却存在资质不明、合同条款对客户极度不利的漏洞。 如今,他只希望能通过媒体发声,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选择月嫂服务时,一定要仔细甄别、签署合同,并了解风险责任分配,否则悲剧可能随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