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35亿美金被装在集装箱里送了过来。两年后,海湾战争爆发,沙特立即将东风导弹拉了出来,成功逼退了对手! 在中东这片热土上,一笔隐秘交易悄然改变格局:沙特用巨额现金换来中国导弹,两年后战火逼近时,这批“东风”能否力挽狂澜? 1988年,沙特阿拉伯正面临中东局势的严峻考验。作为石油大国,沙特经济发达,但国防力量薄弱。伊朗导弹不时袭击利雅得周边,伊拉克部队在边境集结重兵。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拒绝向沙特出售射程超过200公里的导弹。这让沙特在区域安全上陷入困境,无法有效应对威胁。 沙特国防部长苏尔坦亲王率团访华,寻求合作。中方展示东风-3导弹,射程达2650公里,从沙特南部发射,能覆盖伊朗首都德黑兰和以色列主要地区,甚至延伸到中东部分外国军事基地。这项技术正好满足沙特需求。 双方谈判顺利,沙特同意以每枚一亿美元的价格购买35枚东风-3导弹,总额35亿美元,还获赠一枚备用导弹和技术支持。交易完成后,沙特用集装箱装载现金,运往中国,确保过程保密。这笔资金相当于中国当时外汇储备的很大一部分。 导弹交付后,中方技术人员协助沙特组装和培训。东风-3导弹外壳深绿色,携带1.5吨弹头,射程超过2000公里,具备强大威慑力。 两年后,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沙特首都利雅得警报频响,局势紧张。沙特军方从沙漠基地调出东风-3导弹,通过电视台直播部署画面,导弹发射架指向天空,展示决心。 伊拉克指挥部获悉这一情况,评估导弹对巴格达的潜在破坏。萨达姆部队原本计划进攻沙特,但面对这种武器,转而调整策略。导弹展示直接影响战争走向,伊拉克军队受阻,无法进一步推进。 美国领导的联军行动尚未完全展开,萨达姆已宣布从科威特撤军。这笔导弹交易让沙特在谈判中更有底气,避免更大冲突。 从历史看,这反映中东弱肉强食的现实。沙特通过东风-3获得战略平衡,中国则赚取外汇,并打开中东军售大门。 此后,中沙合作深化。在石油贸易、高速铁路和核能领域展开多项项目。中国作为可靠伙伴,帮助沙特提升基础设施。东风-3导弹虽已退役,但影响持久。2014年,沙特阅兵公开展示这些装备,强调国防自主。 回顾1988年那笔交易,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35枚东风-3导弹,35亿美金被装在集装箱里送了过来。两年后,海湾战争爆发,沙特立即将东风导弹拉了出来,成功逼退了对手。这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实力是维护和平的关键。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推动互利共赢。中沙友好合作,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通过军贸,中国为地区稳定贡献力量。 如今,中东格局复杂,中国继续以实际行动支持伙伴国家发展。这样的合作,不仅经济上受益,还增强战略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