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兵血:虽各朝都有,但大明却吸管插动脉,各种花式操作亮瞎人眼。“喝兵血”是比“吃空饷”更严重的操作,贪官们会克扣本该给士兵们的衣物粮食装备,而明朝贪官们为了多拿点钱使出各种花招,最终把自己作没了。 各朝各代都有贪赃枉法的小人,但没有明代这么过分的,居然直接就把整个朝代作没了,可以说明朝的灭亡这些贪污克扣军饷吸兵血的占一大部分原因。 明朝吸兵血的现象都到什么严重的程度了?都使出了什么花招,能把整个朝代拖垮直至灭亡? 万历四十六年春季,努尔哈赤的势力在北方开始聚集,时机正好合适,在那一年的四月份,带着军队正式开始对明朝宣战。 随后,明清战争拉开了帷幕,虽然努尔哈赤所组成的势力人数上比不上明朝一个建立多年的朝廷,但是努尔哈赤的军队却十分的精良。 而且努尔哈赤的领导能力很强,带着这样一支精良的作战能力突出的队伍,确实给明朝带来了不小的战争压力。 为了抵御外敌,明朝不断地往自家军队砸银子砸人,连续多年招兵买马,打造兵器和筹集粮草,几乎要将明朝榨干了。 可以说打仗是特别消耗银两的,据记载,光是熊廷弼在辽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战场上就足足花费了超过六百万两的银子。 而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在辽东战场大概就花费了六千万两白银,可是当初明朝政府一年总共就能收上来两千万两。 所以战场上一直都是在消耗明朝的国库,照这样下去,之前祖祖辈辈攒的那些钱不早就要消耗光了? 按理说如此这样的倾尽全部力量,明朝的士兵不应该吃好喝好,以完好的面貌来对待战争,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别说吃上一口饱饭,在辽东战场的士兵一天能有点吃的都不错了,穿的更不用提,大部分普通士兵都是衣不蔽体的。 一天只能吃一顿,没有足够保暖蔽身的衣物,甚至连鞋子和袜子可能都没有,饥寒交迫下士兵们接连生病,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他们都是驻守边疆多年的勇士,如今也是深陷战场无法自拔,连普通的吃喝冷暖都无法提供,打起仗来更不可能有什么精气神了,那明朝政府投进去的那么多钱都上哪去了? 有一部分是投入到了军事建设当中,战火纷飞下防线很多都被敌人击垮了,明朝不得不重新建起来,金钱有一大部分都投向了这里。 但即使这样,余下的钱仔细算下来每个士兵也该分得一些,据史书记载,按照正常来算,即使明朝末年每个士兵每年都应该能有18两银子,光是士兵饷银的这一项支出就有270多万。 可是实际上这些钱对于士兵只是一个数字,根本就没见过真把饷银发下来,钱几乎都被那些贪官一层一层的剥削到了自己的口袋中。 朝廷费尽心思筹集到的银子,里面承载了多少百姓的希望,最后却被那些贪污的人占用,朝廷的大臣腐败至此,明朝能不灭亡吗? 荒唐事不止发生了这一件,不止是辽东战场所涉及到的官员贪污,在崇祯二年的冬天,明朝再一次被外地偷袭。 皇帝连忙下诏,希望各地能够积极响应,共同抵御外敌,延绥镇率先响应,派出了一万两千大军,但最终只有三千多人抵达。 大半的士兵都应该穿戴铁甲,可是最后铁甲的数量只有五百副。官员们不止克扣了士兵的装备,甚至连口粮都不给足,两斤米最后扣着扣着半路的时候就只剩不到一斤。 而且下发的银两一拖再拖,甚至在途中发生意外开战的时候,使用的武器还会炸膛,都是一些残次品。 其实明朝对于战事一直下发了不少的银两,但是一层层的剥削,最后真正用到实处的可能不足五成。 如此没有底线的贪污,吃不饱穿不暖的将士们用什么精力来打仗,就算是上了战场,不一定死在敌人手里,都可能死在自己的武器炸膛下,明朝覆灭这些贪污官员还真是“功不可没”。 那进入官员口袋里的钱都用来做什么?明末的时候仅仅是在辽东的总兵就克扣了不少,他用这笔钱来养自己府里的家丁。 他的家丁一个月就可以拿到1.5两的银子,反观士兵每个月到手里只有0.3两,这是多么可笑的局面。 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贪官,贪污军饷的也是寻常事,但是明朝还是第一个贪污的如此明显毫无下限的。 参考来源: 《明史》己巳之变 《明季北略》辽东战场克扣军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