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76年,富平之战,侯延广与刘渥阵前单挑。双方在大树底下交战,打了十几个回合,武

976年,富平之战,侯延广与刘渥阵前单挑。双方在大树底下交战,打了十几个回合,武艺都很难精湛,但侯延广技高一筹。

两宋时代,给别人的印象就是军事上很弱,缺乏猛将,实则未必。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王朝初期都不缺乏猛将,他们不但能带兵征战,还敢于单挑,在阵中决战敌军将领。

侯延广,北宋名将,是侯益的孙子,祖孙两人都以单挑闻名天下。侯益,从唐末开始征战,一生效忠13位皇帝,历经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赵匡胤都很尊重他,侯益活了80岁。

侯益喜欢单挑,效力后唐期间,跟着李存勖征战契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祖父如此勇猛,侯延广自然也不差,不但武艺超群,还特别喜欢单挑。

宋太宗时代,侯延广就一直追着李继迁打,党项人都不敢跟他过招。侯延广之所以具有如此威名,跟976年的富平之战关系很大,侯延广让西北各部落看到了他的勇猛。

宋代有2次富平之战,影响最大的莫过于1130年的张浚负责的富平之战,这是南宋立国之战。相对南宋富平之战而言,北宋的富平之战规模不大,却很有亮点。

960年,北宋建立,赵匡胤黄袍加身,典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赵匡胤这么做,自然就有人效仿,这不是谁的专利,而是“五代遗风”。

976年,西北边防将领刘渥叛乱,跑去拉拢党项人,得到数百人,开始劫掠陕西各地。数百人很多吗?兵在精不在多,刘渥的这几百人,都是百战精锐。

数百士兵,刘渥纵横陕西如入无人之境,还两次袭击西安。刘渥从横山挖来的党项人,无不是以一当百,而北宋在西北的防御力量本身就薄弱,故而让刘渥有恃无恐。

刘渥能打,侯延广更能打。宋太祖死于烛影斧声,宋太宗刚继位,北宋局势不稳定,一旦西北出现问题,谁都吃不消。侯延广知道,只有快速拿下刘渥,才能为宋太宗树立威望。

兵贵神速,侯延广为了拿下刘渥,便从军中挑选数百精锐骑兵,在陕西围剿刘渥集团。刘渥也是以骑兵为主,且党项战马更优秀,耐力更强,刘渥一边劫掠一边战斗,关中没有片刻安宁。

侯延广为了追上刘渥,没有正面追击,而是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直接在富平拦截刘渥。此时,刘渥正在富平劫掠,焚烧民众房子,无恶不作,百姓深恶痛绝。

刘渥一边劫掠,一边招募亡命之徒,到了富平已经达到1900余人,兵力是侯延广的3倍。但是,刘渥知道侯延广能打,也不想轻易交战,而是试图吓退他。

两军阵前,刘渥派人传话侯延广:“我草间求活,观死如鸿毛耳,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一旦之命于锋镝之下。”

意思是,我刘渥就是一个亡命之徒,为了生存而战斗,视死如归,生命就跟鸿毛一样轻。侯将军,你们家族世代都是将领,生活无忧无虑,为何要与我搏命呢?

刘渥这句话,很有杀伤力,侯延广家族效忠13位皇帝,跟着7个朝代,就不要把“忠君”挂在嘴上了。侯家多次改换门庭,无非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如今你们如愿了,还来战斗干嘛。

刘渥这么一说,把侯家的“老底”挖了出来,侯延广不由大怒。侯延广亲自来到阵前,率领骑兵分2路进攻,与刘渥展开激战,双方直接肉搏。

侯延广来阵中穿插,如入无人之境,连斩十几人。刘渥也是如此,手持长矛冲锋陷阵,敢于迎战的宋军骑兵,全部被斩杀,大家都不敢上阵,尽量避开刘渥。

两位强将在阵中,都是万人敌的存在,打起来也十分精彩。侯延广、刘渥在马上战马,杀了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侯延广抓住刘渥长矛,刘渥则抓住侯延广的长枪,两人在马上相互厮打,一起从马上摔落下来。

没了战马,双方就改为步战,一直杀到大树底下,还是没分出胜负。刘渥背靠大树,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侯延广逐渐落下风,但刘渥却不慎摔倒,被侯延广抓住机会,一枪挑开刘渥长矛。

刘渥失去了兵器,还想拔出佩刀,继续战斗。侯延广先一步抽出佩刀,砍断刘渥的右手臂,而刘渥则用左手抓起泥土,扔向侯延广,然后乘势逃脱,所部由此溃散,刘渥躲到山林中。

侯延广带着敢死队进入山谷,沿着血迹搜寻,在山洞里发现了刘渥。此时,刘渥身受重伤,身边只有几位亲兵,不是侯延广的对手,只能沦为俘虏,被斩首传送陕西各地,关中这才得以消停,没人敢继续挑战宋太宗。

擒拿刘渥,侯延广小试牛刀,担任灵州守将时,他才大显身手。李继迁及其麾下党项骑兵,不敢招惹侯延广,“延广知灵州,部下严整,戎人悦服,李继迁素避其锋”,经常避开他,保存实力。

996年,侯延广病逝,宋太宗“上闻之为出涕”,为他哭泣。宋朝重文抑武,能够让喜欢玩布阵图的宋太宗哭泣,侯延广的名气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