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380年,朱元璋悄悄摸进御史韩宜可的家。一推门,就看到穿着补丁棉袄的孩子,家徒

1380年,朱元璋悄悄摸进御史韩宜可的家。一推门,就看到穿着补丁棉袄的孩子,家徒四壁。朱元璋暴怒,一把揪住韩宜可衣领:“你装穷给谁看?钱藏哪儿了?”韩宜递过铁锹:“皇上要挖哪儿,臣现在带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南京城的冬日,寒风卷着细雪在空中打着旋儿。 朱元璋裹着一件寻常商贾穿的貂皮大氅,乘着不起眼的青篷马车,悄然来到韩宜可的宅邸前。 这位皇帝心中藏着几分疑虑——朝中总有人说韩御史表面清廉,暗地里却家财万贯。 宅门是普通的榆木所制,门环已经有些锈迹。 朱元璋轻轻叩门,开门的是个八九岁的男童,穿着一件缝了补丁的棉袄,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请问先生找谁?" 男童仰着脸问道,一双眼睛清澈明亮。 朱元璋迈入院中,目光所及处处透着清贫。 院角的梅树倒是长得精神,枝头缀着些花苞。 正屋的门窗纸有些泛黄,但糊得整齐。 这时韩宜可闻声而出,见到皇帝突然造访,明显吃了一惊,连忙整了整那身洗得发白的官服,躬身行礼。 "不必多礼。"朱元璋摆手,目光却不住打量四周,"朕今日路过,顺道来看看。" 韩宜可的妻子正在院中井边洗衣,见有客人来,慌忙起身行礼。 朱元璋注意到她手指冻得通红,裙裾下露出一双磨破了边的布鞋。 皇帝信步走进正堂,屋内陈设简陋却整洁。 一张柏木方桌,几条长凳,墙上挂着一幅墨梅图,题着"清节自守"四字。 朱元璋的手指无意间拂过桌面,竟是一尘不染。 "韩御史就住这样的屋子?" 朱元璋忽然发问,语气中带着几分审视。 韩宜可坦然道: "臣觉得很是宽敞。" 朱元璋冷笑一声,径自走向卧房。 房内只有一张板床,铺着素色粗布被褥。 衣柜半开着,可见里面寥寥几件常服。 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堆着的几摞书卷,书页已经翻得起了毛边。 "朕听说,有些官员表面简朴,暗地里却将钱财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眼睛扫过房间每个角落。 韩宜可闻言,不慌不忙地打开房中所有箱笼。 第一个箱子里整整齐齐地叠着官服,每件都有缝补的痕迹; 第二个箱子装满书卷; 第三个箱子空空如也,箱底孤零零地放着一枚铜钱。 "这是臣的全部家当。" 韩宜可平静地说。 朱元璋沉默片刻,忽然大步走向后院。 他仔细查看了菜窖,里面只有些白菜土豆; 又看了鸡舍,三只母鸡正在啄食。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处松动的石板下,示意随从翻开查看——下面除了泥土,空无一物。 这时,韩宜可的小儿子跑过来,手里拿着个木雕的玩具。 朱元璋接过细看,发现竟是块边角料所雕,手工粗糙却充满童趣。 "这是爹爹给我刻的。"孩子天真地说,"爹爹说,君子不以物欲为乐。" 朱元璋站在院中,久久不语。 细雪飘落在他的肩头,他却浑然不觉。 最终,他长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塞进韩宜可手中。 "留着吧,算是朕的一点心意。" 韩宜可却退后一步,躬身道: "陛下的心意臣领了,但这玉佩实在不敢收。臣虽清贫,但内心充实,这就足够了。" 朱元璋望着这位倔强的御史,忽然朗声大笑: "满朝文武,若有一半如卿这般,朕何愁江山不稳!" 笑声惊动了梅树上的雀鸟,扑棱着翅膀飞向灰蒙蒙的天空。 离开韩府时,朱元璋特意嘱咐随从: "从内库拨五百两银子,就说朕赏他添置新衣。" 然而三日后,太监回禀,韩宜可将银两全部分给了城南的贫苦百姓。 皇帝得报,沉默良久,最终提笔写下"清节可风"四个大字。 这块御赐匾额后来一直挂在韩府正厅,见证着一个清官的风骨。 而朱元璋再也没有怀疑过韩宜可的清廉,甚至常常以他为榜样训诫群臣: "为官当如韩宜可,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主要信源:(今日嵊州数字报——这位不惧死的明朝谏臣 他的祖籍在嵊州灵鹅)

评论列表

火山
火山 2
2025-09-12 15:02
你这是演义还是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