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剂名方:九仙散 —— 敛肺止咳的益气良方
在了解过理中丸温中健脾、修复脾胃虚寒的功效后,本期我们将聚焦专为 “久咳伤肺” 而设的经典方剂 ——九仙散。当你出现久咳不愈、干咳少痰,伴有自汗盗汗、神疲乏力、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虚数等症状,这很可能是久咳伤肺、气阴两虚所致。九仙散就像一位 “肺部养护师”,以敛肺止咳、益气养阴为法,收敛耗散的肺气,补充亏损的气阴,让肺部在 “敛而不滞、补而不燥” 中恢复正常的呼吸与宣降功能。
一、方剂渊源:源自久咳伤肺的临床智慧
九仙散出自明代医家张时彻所著的《摄生众妙方》,是针对 “久咳不愈、肺气虚损” 创制的代表方剂。张时彻在临床中发现,外感咳嗽若迁延不愈,或长期吸烟、劳累耗伤肺气,易导致 “久咳伤肺”—— 肺气耗散则咳嗽不止、自汗乏力,肺阴亏虚则干咳少痰、声音嘶哑,形成 “气虚为本、阴虚为标、肺气不敛为急” 的病机。若仅一味止咳,易忽视气阴损伤;若单纯补益气阴,又难以快速缓解咳嗽症状。因此,他提出 “敛肺止咳与益气养阴并举” 的治法,选用九味兼具收敛、益气、养阴功效的药材,创制了九仙散。该方历经数百年临床验证,成为治疗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的核心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恢复期、慢性咽炎等属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二、方歌助力:速记方剂核心要点
九仙散的方歌为:“九仙散中罂粟君,五味乌梅共为臣,参胶款冬贝桑皮,桔梗生姜共为佐。” 方歌首句点明方剂以罂粟壳为君药,核心功效为敛肺止咳;第二句列出五味子、乌梅两味臣药,强调其收敛肺气、滋养肺阴的作用;第三句包含人参、阿胶、款冬花、川贝母、桑白皮,分别对应益气、养阴、止咳、化痰、清肺的功效;最后一句指出桔梗、生姜作为佐药,起到宣肺利咽、调和药性的作用。通过方歌,能快速掌握九仙散的药材构成与核心作用。
三、精妙配伍:敛肺与补养的协同之道
九仙散由罂粟壳、五味子、乌梅、人参、阿胶、款冬花、川贝母、桑白皮、桔梗、生姜十味药材组成(传统用法为研末,生姜汤送服),配伍严谨,集敛肺止咳、益气养阴、清肺化痰于一体,相互协同,兼顾 “敛”“补”“清”,完美契合久咳伤肺、气阴两虚的病机。
敛肺止咳 “主力军”:罂粟壳酸涩平,归肺、大肠、肾经,为君药,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针对久咳肺气耗散的核心病机,如同为肺部 “关上肺气外泄的闸门”,快速缓解久咳不愈的症状;其收敛之力虽强,但需配伍其他药材制约,避免敛邪。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为臣药,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乌梅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二者协同罂粟壳增强敛肺止咳之力,同时能益气生津、滋养肺阴,避免单纯收敛导致的肺气壅滞,实现 “敛肺而不耗阴”。
益气养阴 “协同队”: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经,为臣药,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针对久咳导致的肺气亏虚,如同为肺部 “注入元气动力”,改善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其益气作用还能 “气能生津”,辅助滋养肺阴。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为臣药,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针对久咳导致的肺阴亏虚,如同为肺部 “注入滋阴润燥的津液”,缓解干咳少痰、声音嘶哑、舌红少苔,与人参配伍,实现 “益气与养阴并举”,从根本上修复肺部损伤。
清肺化痰 “辅助队”:款冬花辛温,归肺经,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擅长治疗各种咳嗽,尤其适合久咳虚喘,其温而不燥的特性,能辅助缓解肺部虚寒所致的咳嗽;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针对久咳可能伴随的肺热或痰少黏稠,起到清肺化痰的作用,避免久咳生热;桑白皮甘寒,归肺经,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其清肺作用可辅助川贝母清除肺部余热,同时能降气平喘,改善久咳导致的气喘症状。三者协同,既能增强止咳效果,又能清肺化痰、润肺下气,避免 “敛而留邪”。
宣肺调和 “调和者”:桔梗苦辛平,归肺经,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其宣肺作用可制约罂粟壳、五味子的收敛之力,避免收敛过度导致肺气壅滞,实现 “敛肺与宣肺平衡”;同时能利咽开音,改善声音嘶哑。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其温肺作用可辅助款冬花缓解肺部虚寒,同时能调和诸药,缓和方中酸涩药材的刺激性,让整个方剂药性更温和。
四、医案见证:临床疗效的真实体现
案例一:《摄生众妙方》理论指导医案
据《摄生众妙方》相关论述指导的临床应用记载,一中年患者因感冒后咳嗽迁延不愈,持续 3 个月,表现为干咳少痰,夜间咳嗽加重,伴有自汗、神疲乏力、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虚数。医家诊断为久咳伤肺、气阴两虚,给予九仙散治疗。患者服药 1 周后,咳嗽频率减少,夜间咳嗽减轻;继续服用 2 周,自汗、神疲乏力缓解,声音嘶哑改善;坚持服用 1 个月,咳嗽基本消失,诸症渐愈,随访 2 个月未复发,充分体现了九仙散的经典疗效。
案例二:现代名医医案
国医大师周仲瑛曾接诊一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见咳嗽反复发作 10 年,每年冬季加重,本次咳嗽持续 2 个月,干咳少痰,伴有气短乏力、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周老辨证为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以九仙散为基础方,加麦冬增强滋阴润燥之力,太子参替代人参。患者服药 2 周后,咳嗽减轻,气短乏力改善;继续服用 1 个月,盗汗、口干咽燥缓解;后续以原方加减巩固治疗 2 个月,冬季咳嗽未再加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展示了九仙散在现代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属久咳伤肺、气阴两虚的显著效果。
五、适用禁忌:科学用药的重要指引
九仙散主要适用于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常见症状包括久咳不愈、干咳少痰、自汗盗汗、神疲乏力、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虚数等;现代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恢复期、慢性咽炎、支气管扩张(干咳型)等属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者。
使用九仙散时需注意:外感咳嗽初期者(症见咳嗽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痰多色白或黄)禁用,因方中收敛药材可能导致邪气滞留体内,加重病情;痰热壅肺者(症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气喘、舌红苔黄腻)禁用,以免敛邪生热;罂粟壳具有成瘾性,需严格控制用量(一般 3g 以内)和疗程(不宜超过 1 个月),避免长期使用,儿童、孕妇慎用;肺肾阴虚、虚火旺盛者(症见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干咳少痰带血)慎用,需加知母、黄柏等清热滋阴药材,避免虚火加重。
服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烟酒等),以防刺激咽喉和肺部,加重咳嗽;可适当食用润肺止咳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辅助增强疗效;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环境刺激肺部,减少咳嗽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