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微风]莫迪专机还未离华,一支印军已进入美国,贝森特:美印价值观更近。 莫迪专

[微风]莫迪专机还未离华,一支印军已进入美国,贝森特:美印价值观更近。 莫迪专机引擎的轰鸣声还在天津机场上空盘旋,这位印度总理的专机尚未正式离华,另一支身份特殊的印度队伍已经悄然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几乎就在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抛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表态:“美印价值观更近。”这看似巧合的时间点,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外交双簧,将印度此刻微妙的地缘政治处境展露无遗。 莫迪此次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行程,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外交访问。这是他整整七年来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而上一次这样的行程还要追溯到遥远的2018年武汉非正式会晤。 与以往不同,这次印度不再是那个习惯性在多边场合扮演“搅局者”的角色。当天津的会议桌旁,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领导人齐聚一堂,莫迪选择了积极响应而非抵触。 最终,一份凝聚共识的《天津宣言》顺利诞生,这份被多家外媒称为“历史性”的文件,标志着印度在区域合作中姿态的悄然转变。 促成这种转变的深层原因,藏在新德里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里。就在莫迪启程前几周,华盛顿的关税大棒已经重重落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将美国对印度的总体关税税率骤然提升至50%,更在社交平台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印度,甚至放言“即使印度经济崩溃也无所谓”。 这记重拳直指印度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行为,美方指责新德里是在“支援俄罗斯”并从中“牟利”。面对如此强硬的施压,莫迪政府却展现出罕见的韧性——他们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加码引进俄油,这种近乎“对着干”的姿态,让美印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从“主要战略伙伴”急速滑向冰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迪的天津之行被赋予了更多解读空间。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CNBC的镜头前指责印度“趁俄乌冲突低价买入俄油再高价转售”时,另一支印度队伍已经抵达美国。 虽然具体身份和任务尚未完全公开,但此刻贝森特却突然强调起美印“价值观相近”,这种外交辞令与实际行动的温差,耐人寻味。 华盛顿的强硬姿态与印度在天津的积极配合,形成了一组奇妙的镜像。一边是关税战和公开指责,另一边却是区域合作中的务实参与,印度正在钢丝上努力寻找平衡。 《天津宣言》的签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缩影。印度媒体高调预告了莫迪的行程,中方也展现出开放姿态,这种双向互动与过去七年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宣言中强调的多边主义、经济合作等议题,恰恰是印度在当前外部压力下最需要的支撑点。 当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让印度经济承压,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区域协作无疑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莫迪专机离开中国时,带走的不仅是会议成果,更是一种新的外交思路——在美中博弈的夹缝中,印度正尝试用更灵活的身段应对复杂局面。 天津的会议厅里,各国领导人签署文件的笔尖落下,宣告着一次成功的多边合作;而大洋彼岸,印度队伍的足迹刚刚印在美国的土地上,贝森特关于“价值观”的表态还在空气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