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才拧几下就冒白烟,电机焦糊味直冲鼻子。”昨晚,网友@小电驴把这段视频丢进群里,

“才拧几下就冒白烟,电机焦糊味直冲鼻子。”昨晚,网友@小电驴把这段视频丢进群里,配图是台199元便携打气筒,外壳鼓包、接口熔化。 评论区瞬间炸锅: “同款第三回就趴窝,客服只回‘过载属正常’。” “我拆开看过,电机铜线细得像头发,电池是回收18650,难怪顶不住8Bar。” “咬牙添30块换米家,金属缸体+温控保护,半年打了60次山地胎还活蹦乱跳。” 我顺手搜了拆解帖:廉价款为省成本,把减速齿轮换成塑料,持续30秒就升温110℃;品牌货加了两级钢齿+NTC断电,连续5分钟不超70℃。 再查电商数据,近30天“打气筒烧机”投诉贴超1.2万条,99元以下占八成。 压力真不是玄学,是铜线粗细、散热片大小、算法断电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