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多次警告绝不允许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但土耳其似乎并未理会这一红线。 2025年8月23日,乌克兰驻土耳其大使纳里曼·杰利亚勒公开表示,土方正在考虑在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后,向乌克兰派遣军队以提供安全保障,并参与黑海及陆地的战后排雷工作。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关注,尤其触动了俄罗斯的敏感神经。俄罗斯的立场始终明确且强硬。 早在今年4月,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便声明:无论以何种旗帜或名义,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均被视为对俄国家安全的威胁,且可能导致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 7月,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再次强调,在靠近俄边境的乌领土部署外国军队“不可接受”,并批评西方对此警告置若罔闻。 俄罗斯的担忧基于地缘安全核心逻辑:若北约或亲西方势力借“维和”之名进驻乌克兰,等同于将军事力量嵌入俄战略缓冲区,直接威胁其西南边境安全。 更关键的是,俄方认为此举会进一步压缩自身在东欧的影响力,甚至可能颠覆黑海地区的战略平衡。 土耳其此次表态看似支持乌克兰,实则充满精算。军事实力背书:作为北约第二大常规兵力国,土耳其的军力远超英法总和。 在美国已明确拒绝派兵的背景下,土耳其成为乌克兰眼中最具分量的潜在“保镖”。黑海利益驱动:土耳其控制黑海出海口。 而俄乌冲突若导致俄全面掌控乌黑海沿岸,将直接削弱土耳其的海权与经济利益。参与黑海排雷、重建乌海军,可强化土耳其对该海域的实际控制力。 战略投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长期谋求扩大地区影响力,甚至被外界视为怀有“重建奥斯曼帝国”的野心。 通过介入乌克兰问题,土耳其既能提升国际话语权,又能以“调停者”身份在俄与西方之间左右逢源。 例如,土俄虽在黑海博弈激烈,但双方仍维持能源合作,埃尔多安近期还邀请普京访问,试图平衡关系。 土耳其的提议并非孤立行动。此前英法曾计划在停战后向乌派遣5万维和部队,但因俄方核威慑警告及“风险过高”被迫取消。 法国总统马克龙虽强硬宣称“乌克兰主权决定无需俄同意”,但德、意等国态度谨慎,欧洲内部对派兵的分歧始终未解。 美国的角色更显矛盾:特朗普政府推动“自愿联盟”模式,鼓动欧洲牵头保障乌克兰安全,却拒绝对等参与。这种“离岸平衡”策略既避免美军直接卷入,又延续了消耗俄欧的战略目标。 在俄土欧美多方博弈中,中国成为关键变量。普京近期罕见让步,要求中国担任乌克兰安全担保国之一,试图借中方力量制衡西方主导权。 但中国坚持中立原则,明确表示仅支持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调解,拒绝单独介入。这一立场既维护国际法权威,也避免被卷入地缘对抗漩涡。 土耳其的派兵计划,本质是地缘棋局中的高风险投机:既试探俄罗斯的容忍底线,又争夺黑海未来主导权。 然而,俄乌冲突的复杂性远超单一国家的战略设计,任何脱离多边协调的 unilateral action 都可能触发连锁危机。 当各方仍在“红线”边缘博弈时,联合国安理会能否成为安保机制的最终仲裁者,或许才是打破僵局的务实路径。 参考资料:约30国可能参与对乌安全保障,包括派遣士兵、提供防空支持等 2025-08-22 08:31·京报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