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上一次,进入仁爱礁补给破登陆舰,还是在5月20日。现在3个月过去了,菲律宾破登陆舰上,饮用水早就臭了,东西也吃完了!菲律宾最近,估计是肯定要再次闯线了送补给了。 那艘“马德雷山号”登陆舰,本来是艘老掉牙的船,1999年故意“搁浅”在仁爱礁,成了菲律宾“占岛”的“钉子户”。 过去一年,菲律宾平均每40天送一次补给,最长也就62天没送。可这次,95天没补给,创了历史纪录,船上的日子那叫一个惨。 船上住的地方是用木板和铝皮搭的窝棚,太阳能板供电时好时坏,淡水全靠接雨水。可热带雨季的雨水,混着船体锈蚀的重金属,根本不能直接喝。 士兵们只能捞潟湖里的鱼吃,再配上点剩下的罐头,营养学专家说,这样吃三个月,早就营养不良了,心理也得崩溃。 菲律宾那边还嘴硬,发言人特里尼达说“我们官兵有足够补给。”可现实是,船上垃圾堆得像小山,士兵们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 8月19号凌晨,两艘橡皮艇偷偷靠近中国海警船,想偷拍点“证据”,结果被发现,赶紧跑了——这哪是“例行送饭”,分明是“饿急眼了求救”。 菲律宾这么激进,其实是演了一出“苦肉计”。一方面,他们通过国际媒体喊“中国不让送饭”“人道危机”,想拉西方舆论给中国施压。 另一方面,军方高层天天放狠话,布劳纳说“死一个人就开战”,小马科斯访问印度时还说“台海有事就是菲律宾有事”,想把南海问题跟台海搅和在一起,把水搅浑。 更逗的是,菲律宾还想靠“外援”。2025年以来,他们跟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在南海搞了8场军演,美国还在巴拉望岛建了个舰艇维修基地,离仁爱礁就160英里。 可菲律宾真遇上麻烦,美国却忙着处理委内瑞拉的事儿,根本顾不上他们。 菲律宾的“盟友”们,嘴上说支持“航行自由”,真要动武时,全都装哑巴——这出“苦肉计”,演给谁看呢? 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中国来了个“软硬兼施”。8月下旬,中方在仁爱礁附近派了5艘海警船、9艘民兵船、11艘冲锋艇,有的快艇上还架着机枪,直升机和无人机一起监控,形成“天上-海上-岸边”的立体防控网。 潟湖入口处,渔网封锁、水炮射击训练轮着来,看着是防御演练,其实是在告诉菲律宾:没我们允许,一艘船一个人都别想进! 但中国也没把事儿做绝,还是留了人道主义的底线。中方明确说,菲律宾可以送生活物资,但建材不行,结果菲律宾拒绝检查,还想夹带建材加固军舰。 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贪心,最后导致补给线被切断。更绝的是中国的“生态反击”——那艘破船锈了72%,船身歪了3度,周边珊瑚都被毁了,海水重金属超标。 菲律宾在中业岛施工,还导致铁线礁生态退化。中国拉着南海周边国家搞了个《南海国际合作框架计划》,把菲律宾的非法行为放在国际环保标准下审视,揭露了他们“环保索赔”的虚伪。 菲律宾这波操作,看着挺“硬气”,其实特别短视。那艘破船早就成了“鸡肋”——留着吧,没啥用,还得花钱养;撤走吧,又舍不得“占岛”的那点好处。 可留着它,代价越来越高:士兵饿肚子、环境被破坏、国际形象受损,说不定哪天中国就来个更强硬的反制。 更搞笑的是,菲律宾的“盟友”们根本靠不住。美国嘴上说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真到事儿上就缩手缩脚。 东盟国家在吉隆坡峰会上,更关心合作和发展,对菲律宾的“安全问题”一点兴趣都没有。 小马科斯政府可能觉得,通过激进挑衅能换来美国支持,可历史早就证明了:大国博弈里,小国当棋子,最后只能成炮灰。 中国的克制,不是软弱,是聪明。从“仁爱礁模式”到生态反击,中国用行动告诉全世界:南海不是冒险家的赌场,主权更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 菲律宾要是不醒悟,继续这么闹,那艘破船的结局,早就注定了——不是被中国依法拖走,就是被海浪和锈蚀彻底“吃掉”。 毕竟在南海的风浪里,玩火的人,早晚得把自己烧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