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辛镇大集开市,反扒民警早已隐入人群;傍晚6点,吾悦广场周边车流渐密,穿着“蓝马甲”的新区义警在街区内穿行;深夜10点,烧烤排挡门前食客依然开怀畅饮,不远处的警车红蓝警灯闪烁,蓝白色调的警务站在夜色中24小时运行。这是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分局新区派出所辖区内的朝朝暮暮,更是广大市民的安全感和小确幸。
“刑事、行政案件破案率同比提升59.2%、22.8%,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7%,治安满意率100%……”这是新区派出所深刻践行“派出所主防”理念,通过深耕预防警务、规范警务,不断强化警网融合、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而交出的答卷。
民警开展治安情况分析
从预警到抓捕,智慧警务“一眼识凶”
“从吾悦广场东门进入一名男子,疑似网上在逃人员!”2024年8月28日下午,新区派出所吾悦广场警务站智慧大屏突发预警。警务站民警在联动分局侦查中心进一步确认的同时,抓紧组织巡防力量向嫌疑人围拢。三分钟后,警务站街面巡防组就与准备出门的逃犯孙某“擦肩而过”。为避免这名潜逃25年的命案逃犯危及周边群众安全,现场警力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紧随其后确定了他的落脚地,经过彻夜蹲守,成功将其在暂住地一举抓获。
高效流畅的研判抓捕,与新区派出所积极推进“智慧警务”,打通“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警务站——街面巡防警力”三级联动密不可分。在吾悦广场警务站,记者看到了所站一体研判平台,辖区发破案、前一天有效警情、重点场所走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数据一屏展示、清晰可见。
吾悦广场警务站负责人王玉国告诉记者,“一体研判平台与派出所、分局情指中心上下贯通,涉及本辖区的所有治安要素一目了然。通过智慧赋能,警力配置得到有效整合,社区警务、执法监督、无人机巡查、街面巡防等多岗位力量统筹调度,警力调配更高效、应急处突更快捷、信息研判更精准、执法服务更规范。”
民警与群防群治力量开展联合巡逻
Deepseek、无人机、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深度应用,警务站的自动巡航无人机设置了每天72轮次不间断空中巡逻,实时监测反馈护学岗、街面交通、可疑人员预警等情况,同步上传警情监测模型,无缝对接分局情指中心、侦查中心,比对预警、接受指令并快速指挥核查布控。新技术应用实现感知赋能、快速反应,今年以来,新区派出所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破案72起。
执法全流程监督,让每起案件经得起检验
“出差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禁酒令等相关规定;在外执法办案必须向当地公安机关依法提出协作请求并在当地公安机关协助下进行……”民警李瑞旸即将出差抓捕嫌疑人,出发前,他接到了专职法制员范克睿推送的一份“温馨提醒”。
这份新区派出所专职法制员为每位民警独家定制的“执法安全提醒”,不仅是落实执法办案“案前预警-案中督导-案后复盘”三位一体监督机制的重要一环,也对民警的规范化执法明确了具体要求。
抓获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时间,李瑞旸也将“嫌疑人随身物品处置表”发到对方手中,从贵重物品类别、数量、尺寸甚至是一个空钱包,都要记录在案。“为确保嫌疑人权利,我们结合实践在分局法制大队的指导下,研究制作了这样的表格,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目前已经向全局推广。”新区派出所所长吴新海介绍。
民警在“护学岗”工作中,与保安交流近期情况,指导内部安保工作
针对重大案事件以及极易发生行政复议的案件,新区派出所还实行法制员盯办复盘机制。围绕相关人员漏管失控、发生重大案件、重点警情处置等,开展一案一复盘、一案一回溯,全面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措施,做到办一案、进一步。
范克睿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他将其形象地称为“接处警的观察员、受立案的审核员、侦办过程的监督员、处结结果的裁量员还有案件评查的质检员。”通过接处警、打击办案和案件办理过程中强化规范执法,新区派出所已在年内开展盯案复盘22次,落实改进措施16项,全所实现了行政复议“零发生”。
警力撬动民力,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盛夏时节,位于东营区文汇街道中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社区警校热火朝天,社区民警王青涛正在组织一场以“区分新型诈骗”为主题的交流授课。
三年前来到中山警务室后,王青涛在走访中了解到社区警务团队开展工作的难点。他认真梳理,把共性问题与公安部《社区警务工作规范》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深度融合社区治理,围绕辖区治安现状和困难,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警校,依托公安、消防、金融、应急、质检等专业的培训团队开展技能培训。2024年6月成立以来,已开展专题培训21场次。
民警开展安全防范宣传
王青涛动员辖区内快递员、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加入“星警小哥联盟”,充分发挥他们流动性强、覆盖面广、接触群众密切的优势,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新“触角”,助力提升社区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如今,中山物联会、守百家小警电巡逻队、星警小哥联盟、洁安美信息员等4支群防队伍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反馈解决社区难点问题,协助社区党委和社区民警做好法律政策宣传和治安防范。
“作为社区警务团队的一员,我们也想把社区维护好,可很多时候开展宣防找不到重点,讲不出法言法语,群众的信服力就打了折扣。如今社区警校定期培训,我们开展宣防越来越有针对性,很多事情甚至不用再麻烦王警官。”槟香园小区居民李女士坦言。从有了发案一路埋怨,到居民、物业、社区与公安形成互补、共同防范,中山社区已实现“百日零发案”,而社区警务团队“含金量仍在不断上升”。
8月7日凌晨3点多,理想之城小区物业保安人员在视频巡查中,发现3名嫌疑人在地下车库实施拉车门盗窃,立即向新区派出所报告。民警与物业安保力量共同对地下车库排查,并成功将三人现场抓获。8月8日上午,刚刚制作好的荣誉证书就已摆在了警务站,即将颁发给前一夜参与抓捕嫌疑人的几位保安员。这是新区派出所将“专防+群防”紧密结合的鲜活案例。
法制员开展执法检查
“我们以常态培训和预警推送相结合的方式,给物业压实主防责任,同步开展送奖上岗以及评价鼓励,形成良性循环。”新区派出所民警刘立斌介绍。通过派出所吸纳的网格员、保安、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组织,形成“派出所守点、警务站巡线、群防保面”的格局,巡防触角延伸到了小区内部、单位内部。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社区警务的深耕实践,新区派出所辖区治安状况显著改善,从警情低位运行到实现多个小区“百日零发案”,生动诠释了主防理念的深刻内涵。(大众新闻记者崔立慧通讯员解朋龙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