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梅洛尼正在自掘坟墓 她为了向美国纳投名状,正在施压有中国资本持股的意大利企业,要求中国资本退出。理由是怕因此受美国制裁… 事情的起因是彭博社8月12日的一则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梅洛尼政府正考虑限制中国投资者在意大利主要公司的持股,特别是那些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包括私营和国有控股公司。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公司,中国国有企业中化集团持有该公司37%的股份。由于中资控股,倍耐力正面临在美国的潜在销售限制,意大利政府甚至在评估施压中化集团出售股权的方案。此外,中国国家电网持有意大利CDPRetiSpA电网控股公司35%的股份,也成为意大利政府的目标。 梅洛尼的这一做法并非首次。截至2023年6月,意大利已经七次动用“黄金权力规则”阻止外国投资交易,其中六次针对中国。所谓“黄金权力规则”,是意大利政府以保护“对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产”为由,强行干预市场行为的法律手段。这种频繁针对中国资本的做法,显然超出了正常的市场监管范畴,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梅洛尼的动机不难理解。她所属的意大利兄弟党虽然带有极右翼背景,但上台后一直试图向美国靠拢,以巩固与西方阵营的关系。特别是在特朗普可能再次执政的背景下,梅洛尼似乎认为通过向美国“纳投名状”,可以换取美国的支持和保护。然而,这种做法却忽视了意大利自身的经济利益。 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经贸、科技、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根据中意两国2024年签署的《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双方承诺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挑战。 然而,梅洛尼的政策却与这一行动计划背道而驰,不仅破坏了中意之间的互信,也让意大利错失了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 更令人担忧的是,梅洛尼的做法可能对意大利经济造成实质性伤害。中国资本在意大利的投资涉及多个关键领域,如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等。以倍耐力为例,中化集团的投资不仅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带来了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的机会。 如果中国资本被迫退出,倍耐力可能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合作中断等问题,进而影响其全球竞争力。此外,中国国家电网在CDPReti的投资也对意大利的能源网络升级至关重要,退出可能导致项目延迟或成本增加。 意大利商界对梅洛尼的政策普遍表示担忧。尽管目前没有企业公开反对,但产业工会和地方商界已经通过媒体表达了不满。他们认为,梅洛尼的做法是在“向美国屈服”,不仅会打击国际投资者对意大利市场的信心,还可能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 美国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美国通过关税、贸易协议等手段,不断向欧洲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彭博社报道称,梅洛尼政府的做法是为了避免与美国产生潜在的紧张关系,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强对华技术封锁的背景下。然而,美国的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维护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而非真正关心意大利的发展。 欧盟内部对意大利的做法也存在分歧。虽然欧盟有统一的外资审查机制,但意大利的单独行动显然超出了欧盟框架。德国、匈牙利等国家一直反对过度依赖美国,主张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如果意大利的做法引发其他欧洲国家效仿,可能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全面倒退,进而影响欧洲的整体利益。 梅洛尼的政策还对其国内政治产生了影响。尽管她的支持率目前接近50%,但反对党已经开始批评其政策的短视性。民主党和五星运动党指责梅洛尼“一味迎合美国”,牺牲了意大利的国家利益。 此外,贝卢斯科尼家族正试图重返政坛,对梅洛尼构成潜在威胁。贝卢斯科尼时期,中意关系较为友好,梅洛尼的政策与这一传统形成鲜明对比,可能引发政治格局的变化。 从长远来看,梅洛尼的做法将损害意大利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一个国家如果为了迎合外部势力而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和主权,很难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 意大利作为欧洲的重要国家,本应在欧盟内部发挥建设性作用,但梅洛尼的做法却让其沦为美国地缘博弈的棋子。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会加速意大利工业体系的衰退,还可能导致欧盟内部的分裂。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最近访问北京时,明确表示要加强与中国在机械制造业和工业技术现代化方面的合作,这一表态让美俄欧三方都感到意外。 相比之下,梅洛尼的做法显得更加不明智。白俄罗斯作为俄罗斯的盟友,尚且知道通过与中国合作提升自身实力,而意大利却在为了短期利益放弃与中国的合作机会。这种对比充分说明了梅洛尼政策的荒谬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