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郭子仪躺在椅子上,身边簇拥着娇妻美妾,笑声不断,屋内充满了温馨与欢愉。天刚转阴,

郭子仪躺在椅子上,身边簇拥着娇妻美妾,笑声不断,屋内充满了温馨与欢愉。天刚转阴,一道门童的急促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门童气喘吁吁地冲进屋内,神情凝重,声音低沉:“大人,府外来了个叫卢杞的丑男人。 ”这个名字像一块巨石砸进了郭子仪的心头,眉头紧锁,冷汗瞬间涌出,整个人顿时变得沉重。他不发一语,冷静地让妻妾们赶紧离开,留下自己独自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郭子仪坐直了身子,缓缓起身,开始整理衣袍,动作沉稳而庄重。这个场面与刚才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他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谨慎与警觉,眼神锐利如剑,仿佛在告诉所有人,这一次,他不能有半点松懈。 郭子仪这年已经七十多了,是唐朝的“定海神针”。安史之乱时,他带着唐军收复两京,单骑去回纥营中谈判,硬生生把敌军变成友军。皇帝赐他“尚父”称号,家里的门都不用关,街坊邻居随便进——他就怕树大招风,故意装得没架子。可这看似随和的老头,心里比谁都清楚,朝堂上的刀光剑影,比战场上的长枪还狠。 卢杞呢,是个出了名的“刺头”。他爹是宰相卢怀慎,可他没继承半点父亲的宽厚。这人长得丑,脸是歪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说话声音像破锣。更要命的是心眼小,谁要是多看他两眼,或是背后议论他的相貌,他能记一辈子,回头准找机会报复。前阵子有个大臣在宴会上忍不住笑了他一句,没过仨月就被安了个“通敌”的罪名,流放去了岭南。 妻妾们早就听说过卢杞的名声,一个个吓得快步往后院走,连掉在地上的珠钗都顾不上捡。郭子仪对着铜镜理了理衣襟,铜镜里的老头满头白发,可眼神里的劲还在——他这辈子见过的恶人多了,卢杞这种,是最不好惹的“笑面虎”。 “请卢大人进来。”郭子仪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半点波澜。 门“吱呀”一声开了,卢杞走了进来。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袍,腰里束着根普通的玉带,站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像根扎眼的刺。他抬头打量四周,目光扫过墙上的字画、架上的古玩,最后落在郭子仪身上,嘴角扯出个僵硬的笑:“郭公近来安好?” 郭子仪拱手还礼,没敢多看他的脸,只盯着他胸前的衣襟:“卢大人客气了,快请坐。”他特意让人上了最好的龙井,亲自给卢杞倒了一杯,“听闻大人近日在朝堂上为民生奔走,真是辛苦。” 卢杞端起茶杯,指尖在杯沿上摩挲着,忽然开口:“郭公说笑了。比起您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我这点事算什么?”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只是不知郭公府里的夫人们,为何见了我就跑?是我长得太吓人,惊着她们了?” 这话像根针,扎得郭子仪心里一紧。他早料到卢杞会提这个,赶紧笑道:“让大人见笑了。内子们刚学了新曲子,急着回去排练,怕在这儿聒噪了大人。”他拿起块点心递过去,“尝尝这个,是江南送来的桂花糕,甜而不腻。” 卢杞没接点心,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郭子仪:“郭公是国之柱石,府里的人自然金贵。不像我,出身寒微,走到哪儿都招人嫌。”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股说不出的阴鸷,“前几日有个小吏,见了我就捂鼻子,您说,这种人该怎么处置?” 郭子仪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在试探他呢。他放下点心,正色道:“卢大人言重了。以大人的才干,将来必是辅国栋梁。那些鼠目寸光之辈,何必跟他们计较?”他故意把“才干”两个字说得很重,“我年纪大了,朝堂上的事,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多费心。” 卢杞的脸色缓和了些。他最恨别人提他的相貌,也最想得到认可。郭子仪这番话,算是说到了他心坎里。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软了些:“郭公谬赞。我今日来,是想请教郭公,河东的灾情,该如何安抚百姓?” 郭子仪松了口气,知道这关算是过了。他接过话头,从粮草调拨说到赈灾措施,条理清晰,句句在理。卢杞听得认真,偶尔插一两句,两人竟聊了一个多时辰。 临走时,卢杞对着郭子仪深深一揖:“郭公的话,我记下了。改日再来拜访。” 郭子仪送到门口,看着卢杞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妻妾们这才敢出来,七嘴八舌地问:“大人,那卢杞没为难您吧?” 郭子仪摆摆手,叹道:“还好。这人记仇得很,你们刚才要是在这儿,哪怕笑一声,或是多看他一眼,咱们全家都得遭殃。”他想起刚才卢杞阴鸷的眼神,还心有余悸,“我这辈子打仗,靠的是勇猛;可在朝堂上活下来,靠的是谨慎啊。” 后来,卢杞果然当了宰相,杀了不少功臣,连名将颜真卿都被他害死了。可他始终没找郭子仪的麻烦,甚至在皇帝怀疑郭子仪时,还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有人问郭子仪为啥能躲过这一劫,老头捋着胡子笑:“对付这种人,就得让他觉得你尊重他,没看不起他。不然,再大的功劳,也经不住他背后捅刀子。” 信息来源:基于《旧唐书·郭子仪传》《新唐书·卢杞传》及唐代《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综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