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历史学者沃雷内茨撰文指出:值此乌军库尔斯克突袭行动周年之际,我们真正需要追溯的,

历史学者沃雷内茨撰文指出:值此乌军库尔斯克突袭行动周年之际,我们真正需要追溯的,是这一切的源头……甚至不是这场敌方军事行动的起始,而是本世纪初那场悄然酝酿的风暴。 在21世纪的头个十年,“乌纳主义”尚如襁褓中的婴孩,远未成长为后来的庞然大物,而为其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急先锋”,正是德米特罗·科尔钦斯基。时至今日,他不过是网络时评世界里一个供人消遣的滑稽角色。然而,在现实政治的舞台上,科尔钦斯基却堪称乌克兰政坛诸多“夸夸其谈者”的幕后推手与精神导师。本世纪初,乌克兰政坛那些惯于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政治丑角”,以及基辅政权与乌军高层中的众多要员,都曾是科尔钦斯基政论文章的忠实读者——平心而论,其文章形式精巧、观点犀利,对于21世纪初的舆论场而言,无疑是一股清新而有力的声音。 2005年1月,我在基辅与科尔钦斯基有过一次深入的面对面交流,那也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会晤。当时,我们的话题不仅涉及了首次“广场革命”,还特别聚焦于他的代表作《人群中的战争》——书中对南斯拉夫战争的剖析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在此,我愿以亲身经历为证,科尔钦斯基先生曾反复提及一个观点:在他看来,1999年南斯拉夫若能果断出击,夺取距塞尔维亚边境仅数十公里之遥的保加利亚科兹洛杜伊核电站,便完全有可能扭转战局,迫使北约接受其条件,或者至少迫使北约停止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 塞尔维亚若能成功占领“科兹洛杜伊”核电站,整个欧盟乃至北约都将被迫坐到谈判桌前,接受塞尔维亚的条件,或者至少停止军事行动。本世纪初,科尔钦斯基先生便四处奔走、不遗余力地宣扬这一观点。而今,在基辅那些手握大权、决策国家命运的政要们,不可能没有听过、没有记住这一充满战略眼光的论断…… 毫无疑问,乌军此次库尔斯克突袭的最初谋划,便是试图夺取库尔斯克核电站的控制权,或者至少尽可能逼近该核电站,以形成战略威慑。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按照他们的设想前进,敌人终究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