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必须终身透析?肾内科医生隐瞒的5个真相,第3条能救命!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2025-03-13 09:37:23

肾脏疾病“沉默的杀手”的称号一直以来很响亮,主要是其复杂性和隐蔽性常常让患者措手不及。在肾内科,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藏着医学的深层逻辑。有些你可能经常听到的一些关于肾病的问题包括检查,发展,治疗等等,可能却不一定是真的。也可能会出入比较大。

下面这五个肾内科的“秘密”,医生是否告诉你过你?一起来看看,别走弯路!

01

肾穿刺结果≠疾病结局,取样等于抓“盲盒”?

肾穿刺是诊断肾病病理的重要手段, 但不得不说它也存在局限性——病理结果可能“说谎”!肾脏有200多万个肾单位,而穿刺仅能取出约20个(占比十万分之一)。由于肾脏病变分布不均,若恰好穿刺到较轻的区域,可能低估病情;反之则可能高估。临床上有些患者的病理报告显示损伤比较严重,肾功能却相对正常,甚至治疗效果良好;而部分病理较轻者反而进展迅速。所以还有必要做肾穿刺吗?有必要,但不是人人需要做,也不要把想的特别“神奇”。肾穿刺主要是看病理损伤包括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纤维化,足细胞,上皮细胞、新月体等等细胞组织的情况和肾脏系膜增生等等问题。一般主要影响到尿蛋白指标的波动,如果你没有尿蛋白反复不愈的情况,通常不是必须做。目前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一些检查结果就能反映出现病理损伤比如尿蛋白组分,kM-1肾损伤的,iga4检查技术等等,都能让大多数人免于穿刺之苦。所以别再纠结穿刺的问题了。

02

水肿、尿蛋白严重≠病情危重:症状与疾病不成正比

水肿和大量蛋白尿看似吓人,但某些肾病类型(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恰恰是“纸老虎”。这两种疾病虽然会导致严重水肿和大量蛋白尿(甚至达数十克/天),但对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敏感,多数患者治疗后症状可显著缓解。反常识真相:一些症状轻微(如仅有微量蛋白尿)的肾病(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反而可能悄然进展至肾衰竭。

03

无症状≠无风险:沉默的“哑巴器官”

肾脏没有痛觉神经,即使功能受损60%-70%,患者也可能毫无症状。IgA肾病、高血压肾病、间质性肾炎等疾病常“悄无声息”,有时候会出现下面情况:尿蛋白可能始终低于1克/天;无水肿、腰痛等典型表现;直至进展至尿毒症才被发现。触目惊心的数据:约20%-30%的尿毒症患者初次确诊时已失去治疗时机。核心建议:定期检查尿常规、血肌酐和肾脏超声,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肾病家族史者。

04

降压、降糖药不一定伤肾,可以联用,起到“跨界保护”肾脏作用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普利/沙坦类药物(如贝那普利、氯沙坦),明确具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漏出;抑制肾脏纤维化,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积极作用,被列为了肾病治疗一线药物。与它相同还有列净类药物(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可以通过排钠减轻肾脏负担,降低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同时改善心肾结局,降低尿毒症风险。虽然护肾作用很明确,但不少肾友仍然存在担心,主要问题是:血糖,血压不高可以用吗?会不会引起低血压、尿糖高?简单来说降压药的作用很简单, 血压高了就会发挥作用,如果发现你的血压不高就不会发挥调节作用,但有些患者血压本身较低,最开始用的时候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同时长期服用血压可能受到影响,如果低于90/60需停药。列净类不会引起尿糖增多,主要是作用于肾脏条件对糖分的重吸收,如果你血糖不高也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所以即使你没无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病,仍然可以作为保肾“利器”长期用。

05

尿毒症不代表终身透析:急性损伤的“逆转希望”

尿毒症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类:慢性尿毒症、急性尿毒症、慢性+急性损伤。第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肾病发展到肾衰竭终末期的结果,这个情况多数人进展到尿毒症需要评估是否透析,有些患者情况严重需要立即透析,有些患者较轻可以保守治疗,还有些患者透析后病情稳定逐渐停掉透析,回过到药物控制。所以尿毒症不代表必须透析一辈子,不能完全划等号。如果你是后面两种情况,就会更乐观,往往把急性进展因素消除掉比如感染、缺血、药物损伤等等,及时纠正感染、电解质紊乱、心衰等问题后,部分患者可脱离透析。多数可以恢复到远来的状态。不会与透析打交道。

2 阅读: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