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服务站正式启用,7月22日,服务站即接收到上海双申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申医疗)关于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登记申请咨询。经过沟通,服务站服务团队于7月23日至企业现场进行辅导。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处处长徐上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此次通过启动快速审查通道,迅速响应企业需求,体现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服务企业的初心。上海市开展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试点,旨在通过实质性审查,为符合一定条件的、经过实质性加工和创造性劳动形成的数据产品颁发登记证书,提供初步的确权凭证。这一举措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激励企业数据创造与流通运用。由于可能面临权属不清、数据能否进入市场交易流通、风险未知等问题,企业常常担忧迟疑。而在上海提交登记申请、通过审查、获得登记证书,可为企业数据产品提供权属证明,使其更放心地投入资源积累、加工数据,更安心地将数据产品推进市场交易流通。
二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登记的对象聚焦数据加工产品,审查内容是其知识产权属性,即实质性加工和创新性劳动情况,这意味着较为原始的数据、加工程度比较低的数据和没有创新性投入的数据集合无法通过审查,因而要求企业加工创造出智力成果属性更多的数据产品,以高质量发展导向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支撑。上海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也将为取得证书的数据产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企业遇到相关纠纷时,证书作为企业持有数据产品的证明,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司法审判中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法律效力,能避免“投入者无收益,盗用者低成本获利”的情况,保护数据产品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
徐上进一步表示,与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发放的证书相比,上海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具有优势:在法律效力上,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作为行政机关,颁发的证书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可作为数据集合依法持有、加工使用、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的初步证明。在证书认可度上,行政机关发放的证书在行政监管、司法审判等领域更易被认可接受。
“目前,在上海提交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申请的企业,已涉及28个省市,外地企业前来申请,也是看中行政机关发证的权威性。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登记程序,升级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深化垂直领域数据产品研究,关注数据产品最新形态,细化各类数据产品审查标准;在重点区域建设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服务站,开展宣讲培训活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登记服务,促进数据产品价值实现、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和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徐上说。
据悉,上海双申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神经外科、颌面及整形外科、口腔科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精特新企业。
现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服务站服务团队详细解读了《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相关内容,介绍了登记的实务操作和材料申请要点,分享了医疗领域的相关登记案例。双申医疗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相关产品及公司数据情况。经过深入沟通,服务团队协助双申医疗挖掘了3项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申请方向,促进了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流通。
双申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现场咨询辅导,对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后续将不断挖掘自身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持续进行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登记申请。后续服务站服务团队将持续跟踪企业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申请情况,助力企业数据产品创新。
下一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障力度,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更多科技企业释放创新潜能,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科创”功能打造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