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新奇!茂名信宜法院给一群猪上“户口”

“法官您看,这边是刚育出来的猪崽,这一栏就是准备出圈的,卖了就可以先还上一部分钱了!”

七月的猪场,仿佛空气都蒸腾了起来,老杨扒着猪圈栏杆,边抹着汗,边嗓门亮堂地指着一群油光水滑正拱食的生猪介绍道。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这群拥有“特殊身份”的生猪背上——它们是上了“户口”的猪猪。

猪猪还能上“户口”?

这等新奇事,还得从茂名信宜法院几个月前的一起执行案说起。

养殖户老杨从事生猪养殖已有多年。几年前因资金周转困难,老杨开始拖欠供应商池某的饲料款共计近50万。池某多次催讨无果后诉至法院,后又于2024年11月申请强制执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法院干警先后三次前往老杨的住所和猪圈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法律文书,耐心劝导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然而老杨法律意识淡薄,虽不规避,但始终采取消极应对态度,不配合执行工作。

矛盾在池某提出以猪抵债时达到了顶点。老杨情绪激动地挡在猪圈前,高声喊道:“谁敢动我的母猪和猪崽!”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执行干警多次组织协商,均未能达成和解。

今年2月,当执行干警上门对该生猪养殖场进行查封时,老杨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慌乱地解释道:“这些猪要是被拉走拍卖,我的养殖场就完了,钱更还不上了!这可是我借钱办起来的,这些猪是我唯一值钱的家当啊!”

望着哼哼唧唧的生猪们,老杨满脸愁容,恳求法院能再宽限些时日。

“有困难要主动沟通,态度摆正都好商量,不能一直这样消极应对。”执行干警警示老杨。

“要是按老规矩,把猪拉去拍卖,看似简单直接,可问题不少。”

法官陈志勇算了一笔账:目前养殖场的生猪即使都拍卖了也不足以偿还池某的饲料款,更重要的是,老杨没有了养殖场,剩余的债务可能变成“死账”不说,老杨的其他欠款还不上,也将引发更多纠纷。

这条路行不通,那就换个思路!陈志勇跟团队一起琢磨出了“活封”的新路子:

给这些猪“上户口”——登记数量、标记信息,明确这些猪儿姓“法”,喂料、防疫、繁殖仍归老杨接着管,但是想卖猪得提前跟法院汇报,卖猪的钱全部打进法院监管账户,优先偿还欠款,而新繁殖的生猪也要通知法院“上户口”。

“猪在他手上,他要是偷偷卖了不还钱怎么办?”本来对这个方法存疑的池某,一听说生猪都“上户口”有编号,最终点头认可:“只要能拿到钱,他继续养着也行。”

眼看能留住这些生猪,老杨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此后更加有了干劲,勤恳地养护这群猪儿。不久后,第一批猪准备出栏,老杨按照规定提前报备,执行干警赶到现场,看着生猪被装上货车,盯着买家把货款打进监管账户。

没过几天,池某收到了第一笔执行案款,他还特意打电话到法院表示感谢:“这办法可以,猪在他的圈里养他安心,钱在我的账户里增我放心,皆大欢喜!”

截至目前,老杨已出栏三批猪,还款近20万元。

“执行不是把人逼到绝路,而是给双方各自找到出路。”陈志勇说。这次猪圈里的“活封”,就像给纠纷拧开了“减压阀”——让会喘气、能繁殖的活物资产在法律的框架里继续“生钱”,既守住了法理,又暖和了人心。

近年来,信宜法院一体推进“执破融合”“终本清仓”,用好“活封”、执行预通知、“法院+公安”联动机制等执行措施,创新设立执行事务中心,打造执行指挥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双核驱动、互洽共生”的新型执行机制。

今年上半年,执行平均结案26.03天,执行完毕率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执行到位金额2.29亿余元。

评论列表

我比猪聪明一点点
我比猪聪明一点点 2
2025-07-25 08:59
有创意的执法设计,盘活债权与债务,避免空账死账,从而双方都能双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