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动静皆三国舞剧《陈寿·三国志》主创与专家“青梅煮酒”论英雄

当烽火狼烟在记忆中升腾,当英雄群像在时光里渐次清晰,三国的传奇,始终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7月20日,广西图书馆“悦心·读书会:动静皆三国”公益活动在南宁剧场举行,特邀大型舞剧《陈寿·三国志》主创与文史专家一同“青梅煮酒”论英雄,让藏在文字里的热血与谋略,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当代人的视野。

文史专家张维(左)解读三国文化。

7月19日、20日,大型原创舞剧《陈寿·三国志》在南宁上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该剧独辟蹊径,以史家陈寿孤灯著史的视角展开叙事。舞者生动演绎了著史者“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品格,将一代史学家的学术追求与人生况味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部舞剧太令人震撼了,尤其是虚实交织的舞台设计堪称惊艳。”市民黄先生对匠心独运的舞台设计印象深刻。借助竹简投影、舞台装置等元素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融合,该剧不仅再现了“青灯黄卷著青史”的意境,更将“赤壁火攻”的壮阔历史化为红绸翻卷的“烈焰”,以极具诗意的现代表达直击观众心灵。

舞剧演员杨展乙(中)带领观众学习剧中动作。

舞者挥袖泼墨,舞台铺卷成史。读书会上,舞剧《陈寿·三国志》主创团队讲述了从文字叙事到舞蹈语言的转化过程,分享幕后故事,并带领观众学习剧中标志性动作,感受角色魅力。

剧中陈寿的扮演者、青年演员杨展乙褪去演出时的中老年扮相,以现代装与观众见面。为了更好地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杨展乙在准备角色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也曾经历迷茫和困惑。”杨展乙坦言,表演不仅要让舞蹈语汇契合人物特质,还要在情绪表达上与情景相契合,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实现舞台情感演绎上的突破。

舞剧演员分享幕后故事。

谈及三国文化,或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实则先有陈寿编纂的《三国志》,而后才有以此为史源依据的《三国演义》。广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维结合自身多年研读经验,解读三国文化。“《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演义》则在历史框架基础上融入了大量虚构情节、艺术加工和民间传说,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可读性。”张维特别介绍了《三国志》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陈寿在编纂过程中遍访民间搜集史料的经历,使得《三国志》成为研究三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蕾/文宋延康/图实习生莫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