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现在无论是日用品还是数码产品,只要一上网搜价,平台上的价格总能低出一大截。有时候,同样的品牌,同样的包装,差价就能让人下单时彻底放弃线下逛店这一选择。 价格差不多可以决定很多人的购物习惯,但便宜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方便与体验。 每当快递小哥把包裹送到家门口,或者深夜轻点几下屏幕、就能等着收货,现代都市人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忙碌似乎才找到了某种平衡。 面对现实,加班成常态,闲暇被成百上千件琐事填满,谁还有兴趣专门跑到街头,只为看一眼商品实物?电商的出现,就这样用速度和便利彻底“俘获”了许多消费者。 讲究效率的今天,除了价格还有一点让电商成了香饽饽:就是购物体验要简单直接。 比起实体店里各种理由不让退货、推三阻四,网上购物只要按几下按钮,退换货都能轻松搞定。大家都记得退货难、沟通累的日子,这点改观,直接把实体店推下了风口浪尖。 但这些都只是电商强势崛起的表象,真正推动这场变革的,是中国零售背后彻底不同的经营逻辑。实体店最大的问题是高昂的房租,每月的租金逼得商品价格难以下降。 那些人头攒动的商圈,每一间店铺都像在和生存赛跑。相比之下,电商不用为贵价门面买单,背后有着高效又便宜的物流在撑腰。 海量的快递员、无数的分拣和运输环节,保证了低成本把东西送到千家万户,这正是中国电商独特的优势。 很多欧美国家的电商迟迟不能取代线下,很大原因在于物流贵、人工贵,没法降价到令人心动的地步。 而中国的基础设施把电商推上了风口,正是抓住了机会。加上全民用惯了移动支付,线上下单成了日常,谁还愿意费劲去逛街买东西? 不过电商极速发展背后,也留下了一些让人不安的问题。平台上真假难分的商品,时不时让买家踩坑。质量管控要是真能盯严,电商与实体的差距还会这么明显吗? 大家都知道,假如假货清零,电商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头部平台几乎形成了垄断,把资金流和流量牢牢攥在手里,许多小商家只能艰难求生。现在谁都能上网开店,但能挣到钱的越来越少了。 其实,放眼整个中国零售,电商和实体店并没有真正的你死我活。越来越多的店铺也在试水新模式,把线上体验和线下渠道结合,让顾客先在网上了解、再到店里试用。 线下店也不再只是卖货,更像是体验馆、服务点和社区空间。未来的消费选择,完全可能是线上与线下融合,把各自优势发挥到最大。 电商带来的不只是商品更便宜或者购物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整个行业回头重新审视自我,倒逼每一个商家去适应变化。有人失去了原有的生意,更有企业和个人抓住了机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