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889年,奥匈皇太子为情自尽,天子约瑟夫伤心欲绝,从此不再行房,封御弟为储君。

1889年,奥匈皇太子为情自尽,天子约瑟夫伤心欲绝,从此不再行房,封御弟为储君。七年后,御弟死于伤寒,约瑟夫无可奈何,只得将御弟之子,也就是他的侄子斐迪南大公,封为新一代的储君…… 这顶本不属于他的皇储冠冕,对斐迪南而言,是一道沉重的枷锁。在维也纳的权力中心,没人真正看好他。他身体羸弱,早年被肺结核折磨得不成人形,医生们甚至私下断言,他活不过那位已经垂垂老矣的皇帝伯父。 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是个帝国首席公务员一样勤勉刻板的君主,对他这个侄子也充满了疑虑和不耐。在约瑟夫看来,帝国这艘破旧的巨轮,需要的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舵手,而不是一个想法太多、性格执拗的麻烦制造者。 而斐迪南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麻烦制造者,他的麻烦首先来自于他那桩惊天动地的婚姻。他爱上了一个名叫索菲·肖特克的捷克女伯爵,一个在等级森严的哈布斯堡王室看来,血统完全不够格的女人。 为了这场爱情,斐迪南不惜与整个宫廷为敌,甚至做好了放弃继承权的准备。最终,老皇帝被迫点头,却附加了极尽羞辱的条件,他们的婚姻是贵庶通婚,索菲永远不能成为皇后,他们的孩子也无权继承皇位。 在维也纳的每一次宫廷盛会上,这对夫妇都要品尝被孤立的滋味,索菲的地位甚至排在所有血统纯正的女大公之后。这段经历深刻地塑造了斐迪南的政治观,他切身体会到了僵化制度的冰冷与荒谬,也让他对那些被压制的民族,尤其是斯拉夫人,产生了天然的同情。 这份同情催生了他那足以颠覆帝国根基的政治蓝图。当时,奥匈帝国最大的症结,在于匈牙利贵族的专横。他们享受着巨大的特权,却极力压迫境内的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人,并屡次阻挠帝国的军事现代化议程。 斐迪南对此深恶痛绝。他秘密筹划着一个名为三元帝国的改革方案,将帝国从奥地利-匈牙利的二元结构,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的三元共治结构。他想通过提升斯拉夫人的地位,来削弱匈牙利人的权力,从而为这个多民族帝国注入新的平衡与活力。 这位被后世描绘成鹰派的皇储,实际上是帝国高层中为数不多的和平鸽,他曾多次压制总参谋长康拉德对塞尔维亚发动预防性战争的冲动,因为他清楚,战争只会让本已脆弱的帝国彻底崩盘。 他与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交,也成了影响欧洲政局的一枚重要棋子。威廉二世欣赏斐迪南的强硬,他给予了索菲在维也纳得不到的尊重,这份情谊让德奥同盟的关系变得远比一纸条约更加紧密。 可以说,斐迪南是当时欧洲唯一一个既有改革帝国的决心,又有足够政治手腕和外部支持去尝试这一切的人。 然而,最残酷的玩笑,恰恰发生在他最想保护的土地上。1914年6月28日,他携妻子索菲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选择这个地方,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让索菲能在这里享受到皇储配偶应有的礼遇,暂时摆脱维也纳的繁文缛节。 他以为自己是作为斯拉夫民族未来的庇护者而来,却没想到,迎接他的是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子弹。 刺客普林西普扣动扳机的那一刻,他并不知道自己杀死的,是一个怎样的矛盾体。他射杀的不是一个压迫斯拉夫人的暴君,反而是唯一一个计划赋予斯拉夫人更大权力、从而可能彻底瓦解大塞尔维亚梦想的帝国继承人。 这起刺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将奥匈帝国推向了斐迪南一直极力避免的战争。维也纳的强硬派失去了最后的束缚,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此点燃。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一战结束百年︱斐迪南大公为何会遭斯拉夫民族主义者杀害

评论列表

飞蛇利刃
飞蛇利刃 3
2025-07-13 21:45
斐迪南的选择是对的,被枪击时索菲并没有躲避,而是选择用身体保护丈夫,最后两人一同赴难,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2
2025-07-13 22:00
欧洲搞一夫一妻制,子嗣太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