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1年,安徽蚌埠,一男子在工地干活时,不小心从木架子上摔下来,导致高位截瘫,

2001年,安徽蚌埠,一男子在工地干活时,不小心从木架子上摔下来,导致高位截瘫,妻子不堪负重跑了,男子万念俱灰,想一死了之,谁料,6岁女儿拉住他:爸爸,我养你!10年后,女孩却对父亲说道:爸爸,对不起!

2001年6岁的黄凤蜷在灶屋里,抱着热乎乎的玉米糊。她的父亲黄志仁,在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时,从木架高处摔了下来。

送医之后虽保住了性命,却被医生告知:颈椎重伤,脖子以下彻底瘫痪,今生再难站立。

一个靠肩膀挑活、靠双手挣钱养家的男人,忽然成了躺在床上的废人,对一个靠天吃饭的农家来说,无疑是天塌地陷。

治疗费用如天文数字一般,一个小康都达不到的家庭,哪里负担得起?

母亲在床前守了三天,趁孩子和婆婆熟睡,收拾几件衣服,一言不发地走了。

等黄凤醒来后发现母亲不见了,屋里一阵死寂。奶奶一边摸索着门槛,一边喃喃自语:“她还是走了……”

父亲黄志仁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嘴唇发白。几天下来,他几乎滴水未进,整个人像一具蜡像。村医来探望时,他只是平静地说:“我不想拖累他们了……”

那一晚,黄凤独自守在父亲床前,眼泪悄悄地流干了。她看着瘫在床上的父亲,突然扑上前去紧紧抱住他,哽咽道:

“爸爸,你不能死!你活着,我养你!我会照顾你,我不怕苦!”

那一刻,男人眼眶湿了。从那天起,黄凤学着烧火做饭,学着用小毛巾擦拭父亲的身体,用小水壶喂他喝水。奶奶双目失明,生活难以自理,小黄凤变成了这个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邻居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偶尔送来一些干粮和旧衣裳。有人劝黄凤:“你还小,哪懂这些?不如送你去亲戚家念书,别受这个苦了。”

小姑娘摇头,倔强地说:“我不走,我不能丢下爸爸和奶奶。”

村里人看得心酸,说这孩子,是菩萨心肠。

2008年5月,12岁的黄凤,她听村里人议论,说上海有家医院能治好瘫痪的病人。她听进了心里,跑回家就开始翻箱倒柜找旧报纸、广告单,一遍遍地确认那家医院的名字。

她没有钱,更没有人可以依靠。家里只有躺在床上的父亲和眼盲的奶奶。她四处奔走,向邻居打听有没有不要的旧板车。

终于,在村东头找到了一个生锈的四轮板车,原是别人丢弃的破铁架子。

她求来村里的铁匠大伯帮忙,把它焊接成能让父亲平躺的样子,还在四角钉上厚木板,用被褥包裹好。那是她为父亲亲手做的“移动病床”。

12岁的她,咬紧牙关推着沉重的板车,一步一步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求医之路”。没有地图,没有手机,靠打听、靠人帮,靠路边的树荫休息。

饿了就吃随身带的馍馍,渴了就喝路边的井水。每到一个村庄,她便低声请求好心人给她和父亲一口热饭。

14天,她推着那个沉甸甸的希望,终于抵达上海那家医院。医生检查后却只是摇头:“孩子,太晚了,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治不好了。”

黄凤听着医生的话,脑袋“嗡”地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她为父亲求医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北京武警总医院被她的孝心所打动,专门向黄凤发出邀请:请她带父亲到北京接受免费的治疗。

2011年,17岁的黄凤推着父亲,再一次踏上旅途。北京武警总医院的专家团队细致检查后震惊了:一个高位截瘫8年的病人,居然没有褥疮、没有感染、没有营养不良。

“这是奇迹!”医生惊呼。而这个“奇迹”,是一个瘦弱女孩用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换来的。

医院的护士说:“我们护理一个高位截瘫病人,要三人轮班才能做到,她一个孩子竟然做得比我们还细致。”

医生为黄志仁制定了最先进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术后,他竟然恢复了部分手部功能,还能坐上轮椅。

看到父亲的手指动了,黄凤泪如雨下,一把抱住父亲:“爸爸,对不起……是我耽误了你……”

黄志仁却反握住女儿的手,虚弱却坚定地说:“是你救了我,是你让我活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