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L90预售之前,李斌因为“车重毁路”的说法被不少人嘲讽。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智驾、空悬、舒适配置上,“整备质量”这事,理解门槛高、新能源车天然劣势,这使得媒体和车企如“老鼠避猫”,黑不提白不提。
暴论一下:管理新能源车(EV/PHEV/REEV),重量一定会是一个指标,政策上已经有端倪。
“油电同价”已经实现了,“油电同重”也考研技术能力,以后会是趋势、尤其是大尺寸车。
如小尺寸的本田飞度,整备质量1100公斤出头,而同尺寸的纯电车都在1300-1600kg,相当于飞度满载。
车重对制动系统、轮胎、路面等的消耗就是大。so,阴阳怪气的某艹老师在这方面就是纯无知。
问题来了!
带电池的车如何降低整备质量,乐道L90发布会上提到了一些,这个大车本身也做的比较到位。(蔚来总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傻乎乎的花钱)
乐道L90即便是四驱版本也只有2300多公斤,这是什么水平?
现款丰田汉兰达四驱:2055kg;
现款大众途昂pro四驱:2155kg;
理想L8:2490kg;
问界M9 EV(100kWh):2610kg;
乐道L90比很多比它尺寸还小纯电车重量更轻、接近不少燃油车水平,某些新能源SUV重量还有3吨左右的……
如何减重?答案是公开的。
减重的第一步,所有人都会想到白车身,这个环节主要是和安全、结构强度有关,减重倒是次要的。
纯电动车来说,白车身几乎是和电池包同等重量级的选手,大家的做法接近:
铝合金压铸、高强度钢、下功夫的结构设计;
这是受特斯拉引导,大家都在干的事,只不过下的功夫、花的钱不一样。
(比如另一个傻乎乎的企业——奇瑞在一个10w级车型上,用全铝车身,成本不低)
乐道L90也一样加上钢铝混合的车身设计,前后地板都用铝合金压铸工艺,后地板将72个零件整合成一个大的压铸件),配合高强度的6系铝合金增强部件,保证强度还能减重。
减重的另一步是关键的部件,如热管理模块,重量不是特别大,不过很耗费研发经费。乐道L90 49合1的设计、主要是为省空间(50L)、其次也减了重。
还有就是同轴一体式的前驱动单元。相比常规平行轴式的电驱动单元,更紧凑,能减重,省空间。
这种设计在零跑等车型上,也都在用,但并不是很普遍。
减重的一个关键是电池,除了和技术有关,也和企业思路有关。
蔚来和乐道的换电体系,需要加一些可以快速拆卸,又必须确保强度和耐久性的结构,对减重理论上是不利的。
不过乐道L60和L90采用的标准容量电池包为例,它的重量不到440kg,可以容纳超过60度电,刨去周边结构,比同级很多车电池密度还要高。反过来说,在差不多的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它的电池包更轻一些。
不少纯电车型,是“大电池+ 快充”的思路,多数是90-100kWh电池,如极氪7X、小米YU7、理想i8、问界M9 EV等等。
100度级别电池,是当前技术条件下,解决续航焦虑和性能的均衡点,也是成本、能耗、尺寸、性能几方面的均衡点(估计电池企业对车企也是这么说的)。
蔚来和乐道能换电,焦虑可以用换电站解决,85kWh能耗和性能均衡,质量会更小。
假如有60kWh版本呢?重量更轻、价格更低,短途够用、长途升级85kWh?
想象空间挺大。
有相当相当相当多的人,对重量不感兴趣:“老子花钱买车,爱多重多重、爱费路费路,又不是我家的路”,艹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这个想法20年前,就有、不新鲜。那时候还有傻子,给自己的车焊200kg铁疙瘩呢。
牛顿说: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社会学说:惯性越大,傻叉越多;
这种苍蝇嗡嗡,没影响后来所有汽车企业降低整备质量、强化结构设计。
新能源车到了成熟期,卷的方向和管理的方式,一定也会如此。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大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