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总理以“国家安全”为由,下令国防部全面审查军事装备,誓要剔除所有中国制造的零

印度总理以“国家安全”为由,下令国防部全面审查军事装备,誓要剔除所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这出“宁可不用,也要去中”的戏码,让网友直呼:“印度这是要学小孩‘摔玩具’威胁人?结果摔的是自己的腿!” 别看印度天天喊“自力更生”,但军备里的“中国含量”高得吓人,从子弹到导弹,从雷达到通信设备,印度军队的装备库里到处是中国零件的影子。 比如印度自研的“阿卡什”防空导弹,核心传感器是中国产的;连印度引以为傲的“光辉”战斗机,座舱显示器的玻璃都来自中国;更别提印度陆军用的夜视仪、无人机,超过6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 印度曾试图用“国产替代”解决中国零件问题,结果发现:同样的零件,中国造的价格是印度的1/3,质量还更好,比如印度想自己造导弹用的陀螺仪,折腾了5年才搞出样品,结果精度比中国货差了30%,成本却高了5倍。 更尴尬的是,印度军方为了等国产零件,新装备的交付时间平均延迟了18个月——士兵们只能抱着旧武器,眼巴巴等“印度制造”救命。 印度这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搞审查,本质是把边界问题和经济合作绑在一起,但问题是,中国从未在军事装备上“卡印度脖子”,印度买的中国零件,都是公开交易的民用或军民两用产品。 反倒是印度自己,总在边境搞小动作,还对中国企业下黑手,现在倒好,印度把“安全焦虑”转嫁给中国零件,就像小孩被抢了糖,回家砸自己的玩具出气。 莫迪政府深知“去中国化”会伤筋动骨,但为了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只能硬着头皮上,毕竟,印度大选在即,喊几句“抵制中国货”的口号,比解决就业、通胀这些实际问题容易多了。 但这种“政治作秀”的代价,是印度军队的战斗力,用劣质国产零件替代中国货,相当于给士兵发“哑弹”,关键时刻掉链子,谁负责? 莫迪的“自力更生”计划,听起来像“励志故事”,实则是“烂尾工程”,印度连最基本的工业体系都没建立起来——钢铁质量差、电子元件依赖进口、工人技能低下,连造个螺丝钉都要从中国买原材料。 更讽刺的是,印度想学中国搞“军民融合”,结果发现:民营企业嫌军方订单利润低、付款慢,根本不愿接;国企则效率低下,造出来的零件连自己人都看不上。 印度曾想从欧美买零件替代中国货,结果发现:欧美零件要么价格贵得离谱,要么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出口。 比如印度想给导弹买美国产的惯性导航系统,美国开口就要“共享导弹数据”;想从欧洲买雷达芯片,欧洲要求“印度不得用于军事领域”,最后印度只能感叹:“离了中国货,全世界都在坑我!” 其实中国从来不想“卡”印度脖子,但印度总把经济合作当“政治筹码”,这就有点不厚道了,军备里的中国零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中国“强买强卖”的。 印度要是真想“自力更生”,就该先解决自己的工业短板,别总想着“抵制这个、封杀那个”,先把螺丝钉造明白、把钢铁质量提上去,比什么都强。 再说句实在的,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印度与其在军备上搞“去中国化”,不如学学中国怎么搞产业升级、怎么建供应链,毕竟靠“摔玩具”解决不了问题,靠“抄作业”也抄不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