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上海,有网友在某二手货交易平台发现充电宝不仅便宜,有些商家拿充电宝论斤卖,顿时感

上海,有网友在某二手货交易平台发现充电宝不仅便宜,有些商家拿充电宝论斤卖,顿时感到好奇。后经调查,这些充电宝大部分来自于机场拦截下来的无“3C认证”的充电宝。

近日,逐浪新闻报道揭示了一些二手充电宝在市场上的“暗流”。在某些二手交易平台上,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15元到30元之间就能买到一只充电宝,且都标榜来自机场“拦截”。不少消费者好奇这些货源是否可靠,纷纷询问商家来源,但得到的回答模棱两可:有人说用着没问题,有的则声称是正规渠道回收的,更有些商家干脆不透露具体出处。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充电宝大多是机场“截获”货物。由于近年来机场对携带充电宝的限制日益严格,很多人带入机场的充电宝都被扣留。为了处理这些“积压货”,一些商家便将其以低价出售,甚至用“机场扣押”作为噱头吸引买家。

一位商家透露,市场上常见的一万毫安充电宝售价仅18元,还包邮,批发价更低,甚至可以按斤出售。一斤充电宝的价格大约在7元左右。某二手充电宝在上海闵行的销售页面特别火爆,浏览量超过8.6万,数百人表达了购买意愿,但也有人指出这些商品容量虚标,电池鼓包等问题屡见不鲜。

业内人士指出,去年起,国家对充电宝强制实施3C认证,旧款未标识的品牌或许质量尚可,但不少商家借“机场扣押”之名,将一些劣质或假冒商品包装成“稀缺货源”进行销售。实际上,很多“机场扣押”货物已成为劣质品和假货的“温床”。

目前,上海两大机场对充电宝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虹桥机场表示,扣押的充电宝会“统一处理”,具体措施不详。而浦东机场则明确指出,所有不合规的充电宝将被直接销毁,绝不流入市场。

那么,机场将这些充电宝私自转售是否合法?从法律角度来看,机场拦截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属于合法行为,因为这关乎公共安全,避免充电宝在飞行中引发火灾。但关键在于,这些被扣押的物品归谁所有。

一般来说,物品被拦下后,乘客可以要求机场寄回,但需支付相应费用。许多人选择放弃索要,视为放弃所有权。此时,机场处理这些物品,法律上就属于“处置权”,只要不违法就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商家以“机场拦截”作为卖点,售卖这些充电宝是否涉嫌欺诈?实际上,未经过3C认证的充电宝,不能说明其质量一定差,但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货,甚至索赔。若因产品缺陷导致人身或财产损失,相关法律会追究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责任。根据《刑法》相关条款,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达一定标准,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

有网友表示:“我曾在咸鱼工作,老板就是从机场拿货,价格便宜又有货源。”也有人调侃:“之前禁了30000毫安的充电宝上飞机,现在又出现‘机场扣押’的货,看来充电宝不让带上飞机也许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你怎么看待机场扣押充电宝的“二手市场”?这些“机场货”到底是否合法?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又该如何保障?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