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奇不有!”2024年12月,广东一女业主突然发现自家车位变窄,测量后发现变窄25厘米,邻居:之前线画的不对,所以我重新画了,女业主懵了,直接闹上法庭,法院最终这样判了!
在都市里有车,配个专属车位,听着挺美。可东莞的邓女士最近有点烦,她发现自家那原本宽敞的车位,不知不觉竟“瘦身”了。以前停车,方向盘一打,一步到位,轻松得很。谁知近来,每次停车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蹭到邻车,活像新手上路,特别憋屈。起初,邓女士还以为是自己技术退步,或是太累走了神,也没太当回事。
可这停车越来越不顺当,一个周末,邓女士停好车,忍不住仔细打量起来。嘿,这一看,还真看出了名堂!自家车位和邻居车位间的那条白线,有重新刷过的痕迹,而且明显往自己这边挪了不少。这意味着,她的车位窄了,邻居的车位却悄悄“长胖”了。
邓女士心里纳闷,当即就找邻居理论。邻居倒也理直气壮,说之前的线划错了,邓女士的车位本就该从最靠墙算起,明显占了他的地方,他不过是把线“恢复原状”。邓女士一听这话,火气就上来了。
她解释说,当初开发商和物业划线时,特意没贴着最里边的墙,是因为墙边有小区的通风管道。为了防止业主停车剐蹭管道,才把线往里挪了。
后来小区改造,管道拆了,她这边看着是宽敞了些,但这也不是邻居单方面改线的理由啊!两人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好好的邻里关系,一下子就僵了。
沟通没用,邓女士越想越委屈。车位是真金白银买的,凭什么让人说占就占?为了讨个说法,她一纸诉状把邻居告上了法庭。
法院受理后,还真挺重视。法官亲自下到车库勘查,一眼就看出标线动过手脚。一量,邻居车位果然宽了25厘米。为了更精确,法院又委托了专业的第三方测绘机构。
物业的备案图纸一拿出来,真相大白:邓女士的车位原始宽度2.4米,现在只剩2.15米,不多不少,正好少了25厘米。不仅如此,检测报告还指出,邻居的车停得超出了自家范围,加上是辆中大型车,搞得邓女士那边连0.8米的规范通行空间都不够了。
法官在审理时也强调,车位线是建筑专有部分,要动它,得全体业主商量决定,个人没权力瞎改。广州海珠区之前也有过类似案子,法院也是判超线停车的赶紧改。
证据确凿,法院最终判决:邻居十天内把车位线恢复原状,保证两家车位尺寸一致,并且赔偿邓女士车辆因此造成的刮蹭维修费2300元。
这事儿看着不大,却也折射出城市里越来越常见的邻里空间矛盾。东莞市住建局的数据也说了,预计到2025年,车位相关的纠纷投诉会比往年多出大概17%,其中,私自改车位线的占大头。
有法律专家分析,这类矛盾多发,一方面是有些小区车位产权划得不清楚,物业管理也有漏洞;另一方面,也是部分业主法律意识不强,遇事儿也不好好沟通,更别提互相尊重了。很多时候,邻里间真没多大仇,往往就是一方“想当然”,另一方“不服气”,小事就拖成了大事。
邓女士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问题,权益是保住了,但也给所有业主提了个醒:处理涉及邻里权益的事,得讲究公平、合理、合法。私自改动公共区域的既有划分,不仅容易挑起邻里矛盾,破坏社区和谐,搞不好还得承担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后也说了,日常生活中,邻里间多点坦诚沟通,多换位思考,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可能就烟消云散了。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的邻里环境,大家住着都舒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