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一寡妇劈死豺狗,被送来疗伤。叶天士冷笑,“不知羞!”一把抓住女子左手,吊在房梁上,然后对准女子裤腰,呼啦一拽,寡妇大喜,“谢恩人救命!” 那年苏州城里有位叫叶天士的名医,医术高明又肯帮穷人看病,这天药铺门口闹哄哄来了一群人,几个街坊搀着个穿粗布衣裳的小媳妇,右边胳膊直挺挺垂着动弹不得。 这小媳妇叫采菊,丈夫进山打猎叫老虎叼了去,留下个三岁小儿,全凭她砍柴洗衣养家糊口。 出事那天晌午头,采菊在院里劈柴火,儿子蹲在枣树下玩泥巴,忽然墙根蹿出条灰毛豺狗,眼珠子泛绿光,直冲着孩子扑过去。 采菊急了眼抄起柴刀就砍,刀背砸中豺狗脑门,之间这动物吃痛反扑,咬住她袖口不放。 这妇人发了狠劲,抡圆了柴刀劈了十七八下,硬是把豺狗剁成了血葫芦,等街坊闻声赶来时,采菊瘫在地上浑身打颤,右手还死死攥着刀把,想松都松不开。 众人七手八脚掰开她手指头,这才发现右胳膊僵得像根木头棍子,采菊急得直掉泪:"我这手废了可咋整?孩子还等着买米下锅呢!"隔壁王婶子心眼热,把孩子托给儿媳照看,领着采菊就往叶天士药铺奔。 药堂里看病的人见这阵仗都让开路,叶天士正给个咳嗽老汉把脉,抬眼瞅见采菊的胳膊,眉头就皱成了疙瘩。 这大夫四十出头,生得精瘦干练,听王婶子说完来龙去脉,忽然冷笑一声:"装得倒像!"话音未落,两个伙计架起采菊左手就往房梁上拴。 看热闹的街坊全傻了眼,采菊更是臊得满脸通红,扯着嗓子骂叶天士是衣冠禽兽。 叶天士也不恼,抄起捣药的木杵就往采菊裤腰带上挑,采菊又惊又气,本能地伸出右手去护衣裳。这一动弹不要紧,原本僵直的胳膊竟能活动了。 叶天士这才叫人松绑,指着她还在发抖的右手说:"这是急火攻心,气脉堵在肩井穴,得用更急的火来冲。"原来他早看出这是惊吓过度引发的癔症,故意当众羞辱,就是要激出她求生护清白的本能。 后来《吴医汇讲》里记载过这治法,说是"惊气入络,当以惊制惊",那年月没有X光也没有CT,好郎中全凭望闻问切的本事。 叶天士年轻时跟着十七个师父学艺,最擅治这类急症怪病,苏州府志里记着他用活蚯蚓治哑巴开口,拿鞭炮声治疯癫的轶事,都说他用药如用兵,专挑意想不到的路数。 采菊这头千恩万谢回了家,右手当真恢复如初,街坊四邻传开这事,都说叶大夫是华佗转世。 有那穷人家孩子半夜抽风,家里人抱着来拍门,叶天士叫人把孩子倒提着浸井水,三浸三提居然好了。 还有富商得了怪病见不得光,他让病人住进地窖,每天正午开条缝透光,硬是把畏光的毛病治好了。 要说这叶天士治病,讲究个因人而异,穷苦人家来看病,他常把贵药材换成便宜货,效果倒也不差。 有回给樵夫治腰痛,不用杜仲牛膝,偏叫人天天喝老姜煮淘米水,后来樵夫挑着两捆柴来谢恩,说比吃人参还管用,这事记在《临证指南医案》里,说是"贫者气血本虚,当以谷气养之"。 不过叶大夫也有栽跟头的时候,那年巡抚夫人得了怪病,茶饭不思瘦成皮包骨,叶天士开了方子不管用,急得在院子里转圈,忽然听见丫鬟说夫人最爱吃城东李记的桂花糕。 他连夜叫人买来糕饼,掺进健脾开胃的药粉,夫人闻着香味竟吃了大半盘。 这事后来成了苏州城里的笑谈,说叶神医治病还得靠点心铺子帮忙。 日子久了,叶天士这名头越传越神。有说他会隔墙把脉的,有传他能起死回生的。 其实他自己在《温热论》里写得明白:"医者贵在知常达变,最忌胶柱鼓瑟。"这话说得实在,就像当年治采菊的胳膊,要没那急中生智的损招,光开药方怕是不顶事。 参考资料: 《临症指南》叶天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