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一天,赵匡胤突然发现小侄子赵恒竟大摇大摆地坐在自己的御座上,不禁大为吃惊,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然后上前摸了摸他的头问道:“天子好做吗?”赵恒头也没抬地答道:“那要看天命咯。” 这话一出口,旁边伺候的太监宫女们都吓得大气不敢出,毕竟御座那可是皇帝才能坐的地儿,寻常人连靠近都得小心翼翼,这小娃娃倒好,跟坐自家板凳似的大大方方往上一瘫。赵匡胤却没急眼,他盯着赵恒那张稚嫩的小脸儿,心里头倒是泛起了嘀咕——这孩子才几岁啊,说话咋这么有底气?再看赵恒,压根没把周围人的紧张当回事儿,两只小手还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着,活像个真在这儿批阅奏折的皇帝。 赵匡胤伸手戳了戳赵恒的脑门,笑着说:“你这小崽子,知道啥叫天命不?”赵恒这才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赵匡胤,脆生生地说:叔父“ 坐这儿是天命,那我要是坐这儿,说不定也是天命呢。”周围人一听这话,差点没把舌头咬掉,心说这孩子咋这么敢说啊,不怕皇帝怪罪吗?可赵匡胤听了反倒哈哈大笑起来,他弯腰把赵恒从御座上抱下来,拍了拍孩子身上的衣服说:“行啊,要是真有那天命,你可得好好学本事,别到时候连奏章都读不明白。” 打这以后,赵匡胤倒是对这个小侄子多留了几分心。要说这赵恒啊,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皇子皇孙见了他要么唯唯诺诺,要么想方设法讨他欢心,可赵恒见了他从来都是大大方方的,该咋说话就咋说话,一点不怵头。有一回,赵匡胤带众皇子去射箭场玩,别的孩子拿起弓箭手都哆嗦,赵恒却攥着小拳头说要试试。赵匡胤笑着把小弓箭递给他,心想这孩子也就是闹着玩,没想到赵恒眯着一只眼,居然真把箭射到了靶子边上。周围人都齐声喝彩,赵匡胤也忍不住点头,心里头琢磨着:这孩子还真有点意思。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赵恒也渐渐长大了。赵匡胤有时候处理政务,会故意把赵恒叫到旁边,让他在一旁看着。一开始,赵恒就安安静静地坐着,可时间长了,居然也能插上几句嘴。有一回,赵匡胤跟大臣们讨论边疆防务的事儿,正说着呢,赵恒突然开口说:“要是将士们都能像 陛下一样有本事,边疆肯定错不了。”这话一说,满朝文武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赵匡胤却摸着胡子说:“你这小子,倒会给 朕 戴高帽。不过你说得也没错,将士们要是都能忠心耿耿又有本事,国家自然安稳。” 后来啊,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赵恒呢,被封为寿王,可他还是跟以前一样,该读书读书,该习武习武,一点不张扬。有一回,赵光义问他:“你觉得当皇帝最难的是啥?”赵恒想了想说:“大概是要让天下人都心服口服吧。”赵光义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再后来,赵恒被立为太子,当他跟着赵光义去泰山封禅的时候,沿途百姓看见太子的仪仗,都忍不住说:“这就是将来的天子啊。” 等到赵恒真的当上皇帝,也就是宋真宗,他还真就记着小时候说的“天命”那回事儿。他知道当皇帝不容易,所以一直勤勤恳恳处理政务,任用贤臣,让老百姓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有人说,这赵恒小时候敢坐御座,还敢说看天命的话,说不定真是打小就有当皇帝的命。也有人说,哪有啥天生的天命啊,还不是靠后天自己努力。你说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