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果不其然,印度开始拒绝支付法国阵风54亿美元的尾款了!阿三的赖账精神难道也是一种

果不其然,印度开始拒绝支付法国阵风54亿美元的尾款了!阿三的赖账精神难道也是一种传承? 其实稍微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这事儿搁他们身上一点儿都不稀奇——当年买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时,俄罗斯说好了1美元贱卖,但改装费10亿,结果印度左砍右砍,最后生生把改装费砍到了23万,足足差了十多倍,还拖拖拉拉付不起钱,让俄罗斯船厂的工人都快喝西北风了。 这还不算完,印度还以 “改装进度慢” 为由拖欠工程款,最后把一艘好好的航母变成了 “分期付款的无底洞”,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年才勉强交付。 这种“砍价-拖欠-拖垮对方”的连环计,如今原封不动套在了法国“阵风”战机上,为了不得罪法国,三哥还搞了个什么“战机性能不好,所以拒付”的理由,但实际上,他就是想赖账! 按照合同,印度本该在2021年全部付清,但支付了27亿欧元后就开始装糊涂,先是想用石油、粮食抵账,后来又提出用卢比结算。可卢比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性差,法国拿了也花不出去。 更绝的是,印度一边拖欠货款,一边又追加订购26架舰载型“阵风-M”,打算给新航母用——这不是明摆着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吗?合着你追加订单,之前欠的钱就能还清了?骗鬼呢? 但其实,法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回想2016年,印度和法国签了36架“阵风”的合同,总价78.78亿欧元,平均每架2.4亿美元,比美国F-35还贵出近1亿。这么高的价格,印度当时为啥咬咬牙认了?一是法国答应给战术核武搭载技术,二是合同里有个“抵消条款”——法国得把合同金额的50%(约39亿欧元)投回印度,其中12亿必须给印度国防研究组织。 听起来印度占了大便宜,但实际上,达索公司特意把“抵消条款”和技术转让绑定,还要求印度指定信实防务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换句话说,要想让法国投钱,你印度就必须得把货款全结清,否则,门也没有! 这里边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最开始的时候,法国这边倒是乐意让印度生产一部分战机,甚至想把一些零部件生产外包给印度企业,可后来,法国人发现,印度企业根本没能力承接这些技术转让——要知道,印度斯坦航空可是出了名的“飞机坟场”,连完好的飞机都能修得直接摔死人,法国哪敢给他们生产的飞机打包票啊? 更可气的是,印度还以法国没履行“抵消条款”为由,罚款法国企业。法国心里苦啊,明明是印度自己不争气,却把锅甩给别人。 没办法,最后法国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但这也给了法国另一重机遇:现在印度境内的阵风战机全是法国一手生产的,法国人心里门儿清:你手里那36架“阵风”的维护、升级、弹药都得靠我,真把我惹急了,新订单一拖再拖,你双航母梦就得泡汤。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既然影响这么大,莫迪老仙为啥还非得想不开,死皮赖脸的拖欠尾款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印度的经济情况了:这些年印度经济增速放缓,外汇储备也不宽裕。2025年3月,印度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升到了11.7%,但外汇储备总额也就那么多,还得应付其他进口和债务。这54亿美元尾款对印度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国内政治压力大,反对党天天嚷嚷着要查腐败,莫迪政府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找个借口拒付算了。 而且,“阵风”在实战中表现拉胯。在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斗机用PL-15超远程空空导弹,接二连三地击落了印度的“阵风”。这让印度颜面扫地,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反对党抓住机会猛攻莫迪政府,要求重新调查采购腐败案。莫迪政府没办法,只能把责任推给法国,说“阵风”质量有问题,以此转移国内矛盾。 说到底,印度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小国博弈”心态——仗着自己是军购大国,吃准了法国不敢撕破脸,所以一边赖账一边加码。可他们忘了,军购不是菜市场买菜,今天坑了供应商,明天就没人敢跟你玩。 当年巴基斯坦被美国冻结F-16订单,2亿美元打了水漂,最后靠美国转卖封存战机才勉强止损。印度要是继续玩火,说不定哪天就会发现,自己花天价买来的“阵风”,最后变成一堆飞不起来的废铁。到那时,“老赖”的帽子可就真的摘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