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团队发布了《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显示,济南位居全国第11位。
距离前10只差“临门一脚”!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济南连续5年实现排名攀升。
济南对人才的强劲磁力,在这一硬核数据中再次得到有力验证。
01
2022年排名第13位、2023年排名第12位、2024年排名第11位……
这是济南在该榜单中留下的脚印。
北纬君注意到,在这份榜单中,2024年前十城市与2023年相比无位次变动,依旧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位居前十。
《报告》分析指出,京沪深依旧居前三,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
在北方城市中,北京已经连续多年占据榜首,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稳居“NO.1”在情理之中。
第11位,这个成绩意味着济南是除北京外的众多北方城市中的头一份,全省首位。
这并不是济南第一次凭借人才工作在全国性舞台中脱颖而出。
2024年,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
《山东省济南市:打造“天下泉城、人来无忧”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山东省唯一典型案例,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案例30佳,也是市域改革案例中全国唯一涉及人才工作改革的案例。
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2024排名》中,济南以第15位次上榜,强势跻身全国新质人才创新版图。
数据显示,2024年,济南常住人口增速翻倍提升,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
02
排名进步一个位次,背后付出的努力,远非一个数字可以概括。
济南聚焦“人才政策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这一目标,每年动态优化、修订发布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
例如今年,按照“更有效、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原则,对政策再优化、再丰富、再提升,修订出台了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
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或最长3年的高层次人才生活和租房补贴,符合购房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家庭在济购买首套住房,可分别享受15万、10万的一次性人才政策;“泉城人才公交卡”3年内可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贷款;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0名左右创业人才,每人给予一次性50万元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济南形成了“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济南特色的人才生态环境,涵盖了青年人才“吃、住、行、医、游、娱、购、婚、育”系列优厚政策,让人才在济南创业无忧、发展无忧、生活无忧、内心无忧。
“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中国・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也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在人才强省会战略下,济南举全市之力持续完善“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及海右人才传播矩阵”的“6+1”招引体系。将每年6月12日设为“海右人才日”,彰显了济南对人才的尊重和敬意。
“我在济南刚刚好”,这已经成为济南广大人才的心声,这样的城市,吸引力怎么能不强?
03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我们在前期系列报告中提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逻辑,指出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
这是报告中的一段话,划重点: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正如济南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济南正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强省会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交汇点上,“稳”的基础不断夯实,“新”的动能加速集聚,“进”的步伐更加有力,“好”的态势持续显现。
当前的济南,正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数实融合作为关键路径,把绿色低碳作为生态底色,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句话总结,济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种种布局,都为广大人才发光发热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北纬君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五一”假期,济南30家景区共接待游客393.27万人次,其中不乏大量青年学子。
为了让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再是过客,变游客“流量”为人才“留量”,济南认真谋划,面向全国高校青年学子,推出优惠游园、优惠住宿等系列“大礼包”,同步开展系列人才政策宣介活动,让广大人才切身感受济南的“刚刚好”。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是通过跨城求职数据来解密流动人才特征。
可以说,这个排名是广大求职者用简历“投”出来的。
始终把人才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
这个排名更是济南用久久为功的努力换来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