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Hans WernerAufrecht和Erhard Melcher创立了AMG公司。在55岁生日之际,AMG也发布了一款重磅车型——AMG ONE。
其实现在看AMG ONE已没太多新鲜感,毕竟早在5年前,AMG就把这款车推到了大家的眼前,那时候还叫做Project One,而这一次亮相的是真正的量产版。前前后后算下来,这台车研制花费了有7、8的时间吧,其中必然有不少的曲折,当然中间的细节现在还不得而知。我好奇的是,奔驰会不会像雷克萨斯打造LFA那样,倾其一切资源打造一款梦想之车呢?
AMG ONE,它确实非常特别,将F1的技术大量搬运到量产车型上,或许干脆就是换了壳的F1赛车。即使回望历史,如此至极的做法好像也只有奔驰一家。
最早我听说奔驰要造一台可以上路的F1时,首先的反应,并不是幻想这车有多么牛,而是想世界上应该没有那么傻的人为此买单吧。
想想看,倘若要开一台F1赛车出门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要做一大堆整备工作,比如将机油预热到70度,然后再灌到引擎中。然后还要留意目前天气,选用正确的轮胎,并且出门前还要在停车场里不断地磨胎使它达到工作温度。此外,还要找一群工程师把他们绑在小黑屋的电脑前,时时刻刻监控车辆的各个参数。当然还要祈祷一切顺利,稍有差池,轻则趴窝,重则爆缸。最后还要做好准备每3000公里换一套动力总成,倒不是质量问题,F1引擎的设计寿命就是这么短。
如此难以伺候,真有冤大头去买么?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细节纰漏,“可上路的F1”其实并不能直接与F1赛车划等号。它只是用了大量F1的技术,而且做的更极端一些。比如其动力单元几乎就是F1赛车的模样。最早公布数据说,AMG ONE使用的就是W06 Hybird(AMG F1车队2015赛季用车)的同款引擎,使用寿命只有5万公里。虽然对比F1的几千公里是进步不少,但作为民用车也几乎是不可理喻的。
而最近这次亮相的量产版已经不提使用寿命了,奔驰应该做了更多的优化,把一台F1的赛用引擎变成了一台超跑心脏。
虽说走下了F1赛用引擎的神坛,但AMGONE这台车并不简单。它应该是首款将F1动力单元民用化的量产超跑,1.6T的V6引擎配合四台电动机,系统输出最大功率超过了1000匹马力。
其中引擎能产生574匹马力,四台电机中两台布置在前轴用于驱动前轮,一台布置在曲轴上(类似P1电机),最后一台集成在涡轮上,这四台分别都能产生163匹马力。这里比较有趣的是集成在涡轮上的那颗涡轮,它的作用是驱动涡轮增压器,能够将涡轮转速拉到100,000rpm。所以从这个角度看,AMGONE是废气涡轮增压和电驱动增压的混合模式,这样的好处就是几乎解决了涡轮迟滞的问题,据AMG ONE项目负责人Marco Lochma说AMG ONE的相应速度是极快的,不用担心任何迟滞问题。
另外AMG ONE还有一个8.4度的电池,在纯电模式下能够行驶18公里,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百公里油耗能做到10升以下(WLTP工况)。我个人猜测,AMG ONE项目拖了这么久,排放问题可能花费了工程师们很长的时间。将赛用引擎民用化,或许不难,之前保时捷、宝马都做过,无非是降低输出,保证可靠性。可是面对未来的愈发严苛的排放法规,赛用引擎要更改的就太多了,为此奔驰给AMG ONE设计了四个带预热功能的催化器,还有两个颗粒捕捉器,如此才满足了欧六的排放标准。
除了动力之外,AMG ONE还有一套复杂的空气动力系统,各个方向的气流都被考虑在内,尽可能地提升车辆的空气动力效率(保证下压力的前提下减小风阻)。有趣的地方是,AMG ONE车上有一个与F1一样的DRS按钮,按下之后尾翼会放平,前轮上的主动空气动力学部件也会收起,从而达到减少阻力的目的。
纵然AMG ONE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武装到牙齿的赛道机器。可是至于性能,或许未必像前几年的奔驰车队在F1中那样无敌。把F1的动力单元放在一台量产的Hyper Car上,是否就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呢?
F1的动力单元过于复杂,而且很多方面是为了F1规则妥协下来的产物。而这些规则又服务于汽车的发展,这几年的主题就是环保、减碳。所以F1才会做混动,这也说明,这一切并非为了纯粹性能而去的。而要说纯粹,我觉得要不是迈凯伦T50那种简单的机械,要不是那种纯电动的超跑,他们或许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而AMG ONE更多的是将F1赛场上的名誉带到民用车市场,让AMG的品牌更灿烂。“可上路的F1”也可看做是营销手段。
其实利用F1或者其它赛事来营销,大多厂商车队都在做这件事。比如法拉利,历代旗舰车型都嵌入了许多F1技术,只是没有奔驰那么极端。当然,如果你是法拉利XX项目的客户,那么你可以买一台原汁原味的F1赛车,并且真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为你服务。
说回到到AMG ONE这里,我最感兴趣就是它与那些纯电超跑的对比,这也许意味着未来汽车的方向。混合动力是一种妥协、一种过度,还是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最尖端的技术,应该能看出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