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毁约校招生背后,是新势力的野蛮生长

新车新技术 2022-05-24 10:49:18

在微博热搜榜单上被挂了一天后,小鹏汽车于5月20日就“解约20余名应届生”一事进行了回应——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其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从网络曝光的短信来看,小鹏汽车在与应届生解约的同时,还给予了5000元的补偿金。

对于小鹏汽车的违约与回应,网友们的态度出现了分化。

对小鹏违约表示理解的一方认为,受疫情影响,不少车企的生产节奏被打乱,现金流动性可能不如预期,加上原材料成本走高,新能源车企正处于持续烧钱的状态,需要开源节流,另外,企业本身就有调整人员规模的权利,更何况已经支付了一定的补偿。

而反对一方则认为,接受小鹏offer时,毕业生们可能已经拒绝了许多其他公司的入职机会,而且如今已经错过了招聘的黄金时期,小鹏突然解约会耽误毕业生顺利就业。

国内某大学负责校招的老师对此评论称:“这批应届生浪费了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校招机会,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因为大企业的很多岗位只有校招发布才能进入,一旦校招机会被浪费,那就只有进入社招,社招的岗位和校招比差太远了,可以说浪费校招机会等于人生走向另外一条路。”

在小鹏汽车一些内部人士看来,比毁约校招生更加过分的是小鹏汽车毁约的手段,不仅是该公司所披露的赔偿5000元那么简单。“一些手段挺过分的,相当于逼着人走。”一位员工说。

在他看来,小鹏毁约校招生也好,还是之前公司内部其他的管理举措,反映了小鹏汽车延续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野蛮文化。而造车新势力高速的增长,实质上很多都是野蛮生长。

毕业即失业

5月18日当天,微博职场博主王落北爆料称,小鹏汽车大规模毁约应届生。据王落北在微博发布的截图显示:在小鹏汽车校招群中,有大量应届生被小鹏汽车毁约第三方协议,其中涉及的岗位有UX岗、前端岗等。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接下去两天陆续有多位应届毕业生在社交平台上爆料。

一名来自广州大四的应届毕业生透露:去年自己通过校招途径,获得了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的offer。但到了今年5月份,小鹏汽车HR却通知:因为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将提供5000元补偿。

该同学还称,和他一样被毁约的学生有20多名,但也有求职者在脉脉上透露,被解约的应届生总数远不止20人,目前具体人数还无法确认。

同时,在脉脉 #小鹏疑似毁约应届生?# 话题下,也有多位网友表示,此次小鹏汽车涉及毁约的岗位不只是UX(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岗和前端岗,还包括DIC(Data Intelligence Center,数据智能中心)部门、互联网中心等其它众多部门的多个岗位。

而在“毁约风波”持续发酵下,小鹏汽车不得不做出回应:

“随着智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小鹏汽车及生态企业持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2021年初至今,新增员工超10000人,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1600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900人,预计在今年7月规模到岗。

近期,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我们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虽然小鹏汽车为被“解约”的应届生提供了5000元补偿,并对外做出了正式回应,但有不少网友却依然不买账,因为这并非小鹏汽车首次“毁约”应届生。

此前,财经杂志曾报道,一位接到小鹏汽车offer的应届生去年和小鹏汽车约定今年2月入职,但春节后人力资源部门以内部调整为由,一直拖着未能给其办理入职。在他放弃其他公司岗位后,4月份接到了小鹏汽车的解约通知。

然而,“毁约”应届生的不只是小鹏汽车一家。据报道,理想汽车在不久前也做出了同样的操作。有用户在脉脉等平台透露,理想汽车在5月毁约了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其中不少人已经和理想汽车、学校签署了三方协议,准备等着毕业答辩结束后入职。

对此,理想汽车回应称,近进行了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涉及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理想汽车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目前正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

相比之下,同样是毁约校招生,理想汽车获得的认同更多一些,除了赔偿金额为1个月薪水外,外部普遍认为理想汽车在此事上更加坦诚和诚恳。

“野蛮生长”的造车新势力

近两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歌猛进,以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掀起了汽车行业的“抢人大战”,随之而来的是汽车行业岗位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

数据显示,蔚来2020年员工人数还不足8000人,到2021年却猛增到1.5万人。此外,理想汽车光去年一年就增加了7720名员工,而“招人”最猛的小鹏汽车,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员工人数增加了近8000人。

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2018年,理想的员工数量还只有1500人左右;2020年,小鹏的员工还只有5000人左右,而截止去年年底,小鹏共有员工1.4万人,理想共有员工近1.2万人。

就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小鹏翻了三倍,理想甚至翻了十倍,如此迅猛的扩张速度,是传统车企过去二三十年中从未有过的。

“抢人大战,说好听点叫人才储备;说难听点,是把物联网企业的‘恶习’带到了汽车行业。”某传统车企HR主管王芹(化名)点评去年的“抢人大战”。

王芹认为,前两年造车新势力疯狂招人背后,并不是说他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人,而是通过招人的方式不断吸引人才,再通过互联网企业常用的“末尾淘汰制”,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将那些“无法跟上公司发展步伐”的员工“优化”掉。

对于造车新势力的“野蛮生长”,某合资车企销售部门总监王晨宇(化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传统车企是有人才体系化的成长和培养。而新势力会用很高的薪水吸引你进来,但如果你达不到公司预期的价值,会立即让你走,用新的人来继续这个循环。这种榨取的方式,每个月都会有人离开,离开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不喜欢汽车行业,一瞬间把自己透支掉一样的状态。”

“过去几十年,汽车行业的流动性是很低的,一个人可能十几二十年都在某家传统车企中工作。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可能前几个月刚跳槽完毕,马上就收到一份薪资更高的offer,便再次跳槽。”对于如今的汽车行业人员变动情况,王芹用了“浮躁”两个字总结。

“野蛮人”也开始“收缩”了

然而,步入2022年后,去年还在“大肆抢人”的“蔚小理”们,却突然在招人方面变得更为“谨慎”。

一位汽车猎头告诉《新车新技术》:“今年新势力的招聘确实放缓了很多。”此外,王芹也表示,很多非核心领域的岗位已经停止招聘了,但如算法、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岗位依旧在不断招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新车新技术》在各大招聘软件上发现,尽管“解约”了不少应届生,但包括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在内的多家新势力,依旧在招软件算法等领域的研发人员。

“其实,这是去年‘抢人大战’的‘后遗症’。”对于最近一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理想和小鹏在内的多家车企“解约应届生”事件,某汽车行业分析师苏灿(化名)说。

苏灿认为,去年新能源汽车大热,导致很多车企上马了不少新项目,带来的就是岗位人才的紧缺,引发了‘抢人大战’。但人员的快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组织架构的臃肿。

“特别是汽车行业涉及的业务众多,各个部门之间息息相关。”王晨宇说:“车企可能会同时布局好几个项目,有些项目能够投产上市,有些项目则上不了市,上不了市的项目很有可能会被砍掉。”

“既然部门、项目被砍,那么员工要么‘转岗’,要么就被‘优化’。”王芹说。

除此之外,去年“抢人大战”带来的庞大的雇员成本,导致造车新势力的汽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急速飙升,成为了“负担”。

数据显示,小鹏去年扩招了近8000人,导致当年的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从2020年的29.2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3.05亿元,同比增长81.65%;理想去年扩招了7000多人,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从2020年的11.2亿元,到2021年变成了34.9亿元,同比增长212.1%。

此外,为了在“抢人大战”中,抢到合适的“人才”,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各家车企都开出了极为优厚的薪资待遇,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2021年造车新势力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2020年同期上涨21.6%。

在“抢人大战”的助推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薪酬变得有点虚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薪资倒挂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被‘解约’的大多是应届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应届生的薪资可能要比‘老员工’还要高。”王芹说。

当然另一个更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疫情影响,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营收都出现了大幅下跌。整个4月份,理想交付了4167辆,环比减少了62.23%;蔚来交付5074辆,环比跌幅近五成。

新能源汽车在四月的滑铁卢,难免让市场担忧下滑趋势是否会延续到二季度。因此未雨绸缪,现在车企们已经必须在人员结构上做出优化,控制成本,开始有意识地提高抗风险能力,“优化”和“毁约”或许会成为今年的“主旋律”。

经历了去年的“抢人大战”后,在今年“疫情”的“降温”下,新能源汽车的用人市场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冷静期。

此外,蔚来汽车曾对外称,将在2024年实现盈利。尽早“盈利”,显然也是理想和小鹏未来两年的首要目标,为此,如何“降本增效”成为了重中之重,而“降本”就不可避免会涉及到部门、岗位的优化。

虽然“情有可原”,但对于这批被“毁约”的应届生而言,被“毁约”的可能不仅仅是来自小鹏或理想的“三方协议”,更多的可能是改变了人生道路。

0 阅读:5

新车新技术

简介: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