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西北地区首座储气库群——中国石油吐哈油田温吉桑储气库群正加紧扩容。

我国大西北战略能源基地已经初步建成,我国的能源安全再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风电,煤电,核电,太阳能,石油、天然气储能等一大批能源基地落户大西北。
2008年,甘肃酒泉获批建设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标志着西北地区战略新能源开发进入超常规发展阶段。
2024年底,单是甘肃新能源装机达6437万千瓦,其中“十四五”以来新增装机4067万千瓦,相当于1.8个三峡水电站。

新疆建成全球首座“双塔一机”光热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项目)并网发电,采用双塔双镜场设计,聚光效率提升24%。截至2024年8月,新疆已投运新型储能电站162座,总规模646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以及政策扶持,已建成以风电、光伏、光热、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形成涵盖“发电-储能-外送-产业协同”的完整链条。
西北地区被定位为全国战略新能源基地,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最后保障。

你以为我们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仅仅只是为了治理沙漠这么简单。
未来这里将诞生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塔里木盆地已探明油气储量超过50亿吨,其中超深层油气占全国总量的83.2%和63.9%。
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曾被视为“生命禁区”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与技术创新,加速崛起为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塔里木油田在沙漠北缘建成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4.2亿千瓦时,可供42万人使用一年。
新疆南疆基地规划风电400万千瓦,利用沙漠广阔空间与强劲风力资源。
三峡集团投资718亿元建设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集成光伏85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煤电6×66万千瓦和储能500万千瓦时,形成“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
塔克拉玛干“立体能源网”正在加速建设,地上低下都是能源,简直就是能源的天堂。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能源开发,已超越单一项目布局,演变为涵盖技术创新、生态治理、区域协同的系统工程。
我国用自身条件打破了“马六甲困局”,大西北将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大西北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如祁韶直流、陇电入鲁)将清洁电力直送华中、华东负荷中心,年外送电量超550亿千瓦时,覆盖26个省份。
未来规划的库木塔格、腾格里沙漠外送通道采用柔性直流技术,输电效率提升30%,使西北成为“电力丝绸之路”的起点,降低对海运能源通道的依赖。
大西北新式储能网的建立,将保证我国战时的能源安全。

地下盐穴储气库(如新疆呼图壁)与抽水蓄能电站(如张掖盘道山)形成“风光储氢”四位一体储备,可支撑战时3个月基础用电。
大西北储能网集成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形成“短时高频+中短时+长时” 构建“全频谱”能源储备体系。
储能网依托西北“三区三线”空间规划,构建“基地+通道+节点”三级防御体系。
能源安全的“西北模式”不仅解决了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还正在重塑世界能源新格局。

中国主导制定的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国际标准,被沙特、阿联酋等国采纳,形成“技术换资源”新模式。
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光伏+储能项目,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保障印度洋能源通道安全,形成“海外储能备份”。
西北储能网支撑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碳交易体系,年减排量占全球15%,在气候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未来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巨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