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载认为,太虚至善,太虚是“至虚之实”,太虚之“实”,本质上是气。“神”是太虚内在的条理、规律。太虚本体是气与神的
郭美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摘要:现实人生的有限性不能为知的无限性所扭曲,
李思雯摘要: 价值对齐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良善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旨在让大模型的能力、行为与人类的真实意图、价值观以及
提要:在“先王”“后王”的问题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而荀子主张既“法先王”又“法后王”。从儒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孟荀
陈友冰研究员摘 要:初盛唐时期,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汉化”和“胡化”现象,但只局限于物质生活和文化教育这个层面。思想信仰和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摘要:王夫之倡导正心先于诚意,说“学者明明德之功,以正心为主,而诚意为正心加慎之事”,认为心是恒定的,
摘要:先秦诸子互见文献是诸子根据现实需要对既有文献进行再加工的结果,通过文献互见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先秦诸子文献“源
摘要:荀子深入地探索了社会和自然,明确了人类社会的制度本质,以礼为核心,构建了理想的制度世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
陈新汉教授摘 要: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绪论”中提出了人的生命中“达到‘尽善尽美’的冲动”的命题。这一命题实际上揭示了人
摘要:“正义”可以从“恰当的”社会秩序角度予以理解。老子批判了建构性的社会正义观念,对世俗建构的正义原则及其缘由充满忧患
张捷,日本北海道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
摘要:关于儒家的群体共识,在中国建立大一统社会之前,孔子表述为仁学。孟子和荀子从不同角度证明设置仁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大
内容摘要:当前学界对王船山《大学》工夫论的研究,较少注意到其明德观的重要意义。朱子《大学章句》曾造成了明德属「心」还是属
黄玉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提要:杨叔姬(羊舌叔姬)是春秋时期极具智慧的女哲学家,她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摘要:古文《尚书·大禹谟》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接着又讲民之可畏、君民相须,讲“四海困穷,天禄永
一些西方学者根据中国疆域的发展史,错误地认为中国从历史上就是一个扩张的、侵略成性的国家——“中国是由征服形成的,既包括汉
摘要:《周易》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积淀着中华精神演变的思想密码。易发源于巫文化时代,在史官手中完成了其形式化,经
摘要:后人对孔子形成了创新与守旧的不同认识,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思维世界:“述而不作”和“温故而知新”分别针对文献整理
摘要:面对《礼运》中大同与小康关系的内在紧张,学者们多采取非此即彼的方式进行取舍,而难以将二者的历史性与价值性统合起来。
王新春,1965年生,山东胶南人,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基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