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长孙氏墓志》是北朝墓志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艺术风格鲜明体现了北魏中后期楷书的过渡性特征,兼具北碑的雄强与南朝的韵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
初学隶书,很多朋友是从临习《乙瑛碑》开始的,但有时写了一段时间后总感觉不像,一离开字帖就写不出原碑的味道了。这是因为对《
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的3300余枚西汉竹简,被命名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其中的《苍颉篇》是这部久佚古书
罗振玉是一位“瑕瑜互见,功过互见”的人物,他极力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了一名受
王铎一生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善绘画与书法,以书法闻名于世。明季书坛以王氏为代表的一派提倡取法高古,与当时的董派书风迥然不
《寇威公墓志》作为北魏正始三年(506年)的典型魏碑墓志,其书法艺术风格鲜明体现了北朝碑刻的核心特征,同时因刻工与时代背
赵孟頫行草书《种松帖》,纸本,纵28厘米,横56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此帖上有明代项子京收藏印记多方,尚有阮氏威伯等鉴藏
何绍基《临西狭颂册》何绍基《临西狭颂册》纸本 , 28.6x45.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前副页第二页第一面何绍基行书款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书法家。擅诗文,尤工书法,名
《居延误死马驹册》,又称《死驹劾状》《隧长焦永死驹劾状》,书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章草隶体。1974年出土
☝《董其昌小像》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临帖不像,有时甚至出入很大,这是他的临作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当我们考察一下他的临摹之路
今天说说书法“力”学。关于书法,我以为,目前最高深的书论当属卫夫人。她主张,写字时要以全身的力来写,不要只是用指力或腕力
一、整齐平正1、平正:间架布置要平正,笔画长短要参差,要求平正为主。如正、主、生。2、中正:中竖要写在正中,上点和下竖应
1、尖笔训练 10字2、方笔训练 10字3、方圆用笔训练 8字4、方折用笔训练 15字5、圆折用笔训练 17字6、圆钩特
杨沂孙(1812--1881),字泳春,号子舆,晚署濠叟。江苏常熟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官至安徽凤阳知府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的行楷书《蜀都赋》是其融合帖学传统与个人审美追求的代表作品。作为清代帖学大家,成亲王书风以“遒劲秀逸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
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大”字作为统领全篇的第一个字,相当精彩。整体粗细变化较大,横划上扬强烈;撇划简洁
颜真卿楷书《元次山碑》,29.2×34.0厘米,石在河南鲁山青条岭一高校园。唐大历七年(772年)。颜真卿撰并书。浑厚苍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