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麻栗坡

“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儿子牺牲34年之后,父亲通过捡垃圾为路费才得以在烈士陵园看

“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儿子牺牲34年之后,父亲通过捡垃圾为路费才得以在烈士陵园看

“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儿子牺牲34年之后,父亲通过捡垃圾为路费才得以在烈士陵园看到儿子的墓碑,看到儿子墓碑的第一眼,父亲已经是痛哭不已。山东菏泽的王大爷今年82岁,手里攥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子,里面装着他用了4年时间攒下的2800块钱,这些钱全部来自废品回收,每一张票子都带着汗水的味道。2018年3月王大爷坐了两天两夜的硬座火车,从山东赶到云南麻栗坡,他要去看望一个人,一个已经等了他34年的人。王大爷的大儿子王建军1984年参加老山战役时只有19岁,临走前小伙子拍着胸脯说要拿个三等功回来给父母看看,两个月后家里收到的却是一纸阵亡通知书。噩耗来得太突然,王大爷的老伴本来身体就不好,听到消息后直接昏了过去,从那以后,她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总是念叨着大儿子的名字,不到一年老伴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小儿子才10岁,王大爷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云南看大儿子这事,他想都不敢想。小儿子慢慢长大,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王大爷退休后,心里那个愿望又冒了出来,可是从山东到云南,光路费就要好几千,对于只有基础养老金的他来说,这是一笔巨款。2014年开始王大爷每天早上5点就出门捡废品,塑料瓶5分钱一个,纸箱子3毛钱一斤,易拉罐1块2一斤,他算得很清楚,每天捡废品能挣10到15块钱。邻居们看在眼里,有时候会把家里的瓶瓶罐罐留给他,王大爷从来不说谢谢,只是默默地收好,继续在街头巷尾寻找能换钱的东西。为了多攒点钱,王大爷每顿饭只吃一个馒头配点咸菜,衣服破了自己缝补,鞋子坏了用胶水粘,邻居劝他别这么苦了自己,王大爷只是笑笑不说话。捡了4年废品王大爷终于攒够了去云南的钱,2018年春天他买了最便宜的硬座票,带着那个装钱的布袋子上了火车。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管理员张子培帮他找到了王建军的墓碑,石碑上刻着简单的信息:王建军,1965年生,1984年牺牲,山东菏泽人。王大爷跪在墓前,从怀里掏出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34年前的全家福,那时候大儿子还穿着军装,笑得很灿烂。“建军,爸爸来看你了,你妈妈走了好多年了,小弟现在也有孩子了,日子过得还行,”王大爷的声音很轻,像怕吵醒了什么。陵园里安葬着978名在老山战役中牺牲的战士,最小的只有17岁,最大的也不过30岁,他们来自全国19个省市,有汉族、壮族、苗族等19个民族的孩子。王大爷在陵园住了3天,每天都去陪儿子说话,他告诉儿子现在家里用上了自来水,装上了电话,小弟的孩子上了大学,说到高兴的地方,王大爷甚至会笑出声来。后来有记者知道了王大爷的故事,当地政府和一些好心人开始帮助他,现在王大爷每年都能来云南看儿子,不用再为路费发愁了。麻栗坡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像王大爷这样的军属还有很多,有些家庭因为路途遥远,经济困难,几十年都没能来看过孩子。现在陵园每年接待祭扫的家属有1000多人次,县里专门设立了接待站,为远道而来的家属提供免费住宿和用餐。王大爷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多活几年,多来看看儿子,“我答应过他妈妈,要替她照顾好建军。虽然人不在了,但这个承诺还在。”每次离开陵园的时候,王大爷都会回头看一眼,他知道无论多少年过去,那里永远有一个19岁的孩子在等着他回家。网友们感慨万千:“看到老人攒了好几年废品就为了去看儿子一眼,真的破防了,那一代人真的不容易,向烈士和他们的家人致敬!”“我是文山本地人,麻栗坡陵园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祭扫,但这位老父亲的故事还是看哭了我,父爱如山,希望他晚年安康。”“心疼老人家,还好最后得到了帮助,希望所有烈士家属都能被善待,他们付出了太多。”“34年啊,人生能有几个34年……想到我爷爷也是老兵,心里特别难受,英雄不该被遗忘,他们的家人更该被好好照顾。”“边看边哭,想我爸爸了,希望国家能建立更完善的抚恤制度,别让烈士父母还在为路费发愁。”除了感动,我们普通人还能为烈士家属做些什么?官方信源: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麻栗坡烈士陵园又一幕悲伤的画面,“滚雷英雄”韩跃奎烈士的母亲趴在儿子的墓碑上失

麻栗坡烈士陵园又一幕悲伤的画面,“滚雷英雄”韩跃奎烈士的母亲趴在儿子的墓碑上失

麻栗坡烈士陵园又一幕悲伤的画面,“滚雷英雄”韩跃奎烈士的母亲趴在儿子的墓碑上失声痛哭……​韩跃奎(1963年4月—1984年),贵州籍烈士。在1984年4月28日老山收复战中,韩跃奎所在部队面临敌人铺设的大面积雷区,由于地形复杂,部队实施的两次大规模扫雷失败。​陵园里的松柏长得密,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倒像把老太太的哭声往远处送。墓碑上的韩跃奎笑得年轻,军帽下的眼睛亮堂堂的,可他母亲眼里的泪,早把墓碑前的石缝都打湿了。她手里攥着块洗得发白的手帕,是当年给儿子缝在军装口袋里的,如今一遍遍擦着墓碑上的名字,嘴里碎碎念:“奎子,娘来晚了……”​那时候的雷区哪是“区”,是催命的网。山是陡的,石头是尖的,敌人埋的雷有大有小,有的藏在草里,有的嵌在石缝里,扫雷的机器刚开过去,“轰隆”一声就炸了,连带着炸起半人高的土。两次扫雷失败,部队卡在半山腰,前面是阵地,后面是战友,再耗下去,不定要多牺牲多少人。​韩跃奎那会儿才21岁,是班里的新兵,可他站出来的时候,腰杆挺得比谁都直。班长拽他胳膊:“你疯了?”他没回头,就扯下胸前的红领章塞给班长:“要是我没回来,给俺娘寄回去。”说完就趴在地上,朝着雷区爬。​他爬得慢,每挪一下都要停半秒,怕碰着引线。爬过的地方,草被压倒了,军裤磨破了,露出血迹也没顾上。快到雷区中心时,他突然回头朝战友们笑了笑,然后猛地拉了炸药包的引线,朝着最密的那片雷群滚过去。“轰隆——”一串巨响过后,山都抖了抖,等烟散了,原本密密麻麻的雷区,炸出了一条窄窄的路。​战友们冲过去的时候,只找到他一只鞋。后来清理战场,把能找到的碎片凑起来,也没能凑齐。他娘来陵园,还是部队的人陪着来的,路上没哭,到了墓碑前,摸着那张黑白照片,才崩不住——她总说儿子壮实,能扛事,哪成想再见,就只剩一块刻着名字的石头。​有人说这是“傻”,可这傻里藏着啥?是知道“往前冲”比“往后躲”重要,是明白“我牺牲”能换“战友活”。现在的年轻人逛陵园,可能对着墓碑鞠个躬就走,可得想想,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个像韩跃奎这样的娃,有等着他回家的娘,是他们滚过雷区、守过阵地,才有现在安稳的日子。​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麻栗坡精准监督破解“登记难”

近日,居民董某的家人手持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向前来回访的麻栗坡县纪检监察干部连声道谢。今年以来,麻栗坡县纪委监委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监督发力点,聚焦不动产登记领域服务效率不高、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特殊群体办事...
他是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年龄最大的烈士,他也是在10年

他是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年龄最大的烈士,他也是在10年"两山轮战"中我

他是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年龄最大的烈士,他也是在10年"两山轮战"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人员!​张正光烈士,1949年11月出生在云南省武定县,1969年4月张正光应征入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前线时张正光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9团副政委。​1984年的老山前线,山石被炮火炸得焦黑,空气里总飘着硝烟味。张正光本不用总往最前沿的阵地跑,团部有一堆统筹的事等着他,可他脚不沾地——早上带炊事班往3号高地送热饭,中午蹲在猫耳洞跟新兵讲隐蔽要领,傍晚又拿着望远镜在观察所盯敌人动向。​战士们都知道这位副政委“不爱惜自己”。有回阵地遭炮击,新兵小王吓愣了,是张正光扑过去把人按进掩体,一块弹片擦着他胳膊划过去,留下道血口子。他抹把血笑:“怕啥?咱站得稳,阵地就塌不了。”他兜里总揣着个小本子,记着每个战士的家乡、生日,谁家里有困难,他总想法子托人捎信、寄钱。​那年7月12日,敌人反扑得厉害,炮弹跟雨点似的砸向阵地。张正光在前线指挥,通讯员拉他往防炮洞躲,他摆摆手:“我在这儿,战士们心里踏实。”话没说完,一发炮弹落在不远处。等硝烟散了,战士们在碎石堆里找到他时,他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发出的作战指令,本子上沾着血,字迹却依旧工整。​他牺牲时35岁,比园里不少烈士大上近二十岁。按理说这个年纪,在后方也能发挥作用,可他偏要扎在前线。有人说他傻,可战士们懂,他是把每个兵都当成了自家兄弟,把阵地当成了必须守住的家。​如今麻栗坡的松柏长得笔直,他的墓碑前总摆着新鲜的野花,有老兵来扫墓,还会对着墓碑念叨:“副政委,当年你护着的阵地,咱一直守得牢牢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把生死抛在脑后,替咱挡住了枪林弹雨。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每年的清明节,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一座墓碑前,总会有一位女士拿着鲜花和酒,来看望、祭

每年的清明节,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一座墓碑前,总会有一位女士拿着鲜花和酒,来看望、祭

每年的清明节,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一座墓碑前,总会有一位女士拿着鲜花和酒,来看望、祭奠她的弟弟。这位女士名叫党素霞,他的弟弟叫党振明。党振明烈士,1963年1月生,贵州平坝人,1982年1月入伍,35211部队74分队战士。党振明...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这一幕,让14亿国人泪目!一位头发斑白母亲贴着墓碑哭到喘不上气。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这一幕,让14亿国人泪目!一位头发斑白母亲贴着墓碑哭到喘不上气。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这一幕,让14亿国人泪目!一位头发斑白母亲贴着墓碑哭到喘不上气。“儿子,妈来看你了.”她一遍一遍摩挲碑上儿子的名字,哭得肝肠寸断。这是1984年牺牲的老山烈士王朝武,年仅22岁的王朝武是排长,为掩护战友...
1984年8月24日,战友们在回撤前,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悼念牺牲的副连长张大权

1984年8月24日,战友们在回撤前,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悼念牺牲的副连长张大权

1984年8月24日,战友们在回撤前,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悼念牺牲的副连长张大权烈士。英雄张大权的事迹令人动容,他在战场上肠子被打出来塞回去继续往前冲;腿被炸断仍继续往前爬,他说:死也要死在老山主峰上。不幸的是,他因...
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

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

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负责管理的张园长告诉他:“王悦发同志牺牲29年,一个来扫墓的家人都没有,真可怜!山东郓城县的王悦强拄着拐杖,站在村口望向远方的次数,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