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韩朝关系

还是岛内媒体看的透彻!岛内媒体表示,李在明虽然奉行务实主义外交,但是在处理中韩关

还是岛内媒体看的透彻!岛内媒体表示,李在明虽然奉行务实主义外交,但是在处理中韩关

还是岛内媒体看的透彻!岛内媒体表示,李在明虽然奉行务实主义外交,但是在处理中韩关系时,还是丢了分。岛内媒体认为,李在明的尴尬在于,虽然他多次表达对话意愿,但朝鲜方面都以严词驳斥的方式回应。而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不断向其施压,李在明选择不开罪美国,面对九三阅兵的邀请,最终选择不出席。但是,问题在于,这不仅让李在明失去了快速提升中韩关系的机遇,也让大陆方面可以不再顾及韩国方面的需要,而直接邀请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出席。李在明的考验在于韩国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自己过于迎合美国,失去在半岛局势中的主动权。现在如果韩国不大力度改善对华关系,韩国就不会获得主动权,而让朝鲜重视南北关系,回心转意,事实上也不可能。很显然,对于李在明的外交选择,岛内媒体看的非常透彻。一句话,从韩国的利益来讲,李在明如果希望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那韩国就必须处理好对华关系。在中美博弈的情况下,如果韩国一边倒向美国,半岛将会是中美博弈的一个角力点,这就是摆在韩国面前的现实。而这一次,我们举行重大活动,韩国降格,朝鲜升格出席。结合朝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现在占据主动的无疑是朝鲜。现在朝鲜跟韩国不谈,朝鲜有底气,因为中俄与朝鲜关系都非常的稳固。而如果要谈,朝鲜有更大的耐心,等着韩国给出更大的善意。而韩国则显得被动,因为韩国正在靠近美日,这让我们也不得不谨慎的看待韩国。我们尤其关注韩国到底能不能顶住美国的压力。如果韩国在军事基地问题,科技经贸领域完全屈从于美国,而这事实上将导致中韩关系疏远。很显然,朝鲜领导人的出席,这对韩国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小挫败,而我们则进行了一次微妙的平衡。
如果震慑不了日本,就要想办法以绝后患。我们这边阅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告诉世界

如果震慑不了日本,就要想办法以绝后患。我们这边阅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告诉世界

如果震慑不了日本,就要想办法以绝后患。我们这边阅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告诉世界,我们有能力捍卫和平吗?那么和平的威胁又是谁呢?近代在东亚地区制造了最多战争的日本,不仅没有被震慑,却反过来呼吁各国不要参加9月3日中国举行的阅兵仪式,这合理吗?我们办阅兵,为的是什么?不是要跟谁叫板,是要给东亚和平装“安全阀”。你看2024年日本防卫省的预算表,2%GDP的红线被踩破时,他们对外说“应对区域风险”,可转头就把“岸基反舰导弹”搬到了离台湾岛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去年跟美国搞“利剑”军演,上万兵力围着琉球群岛转,演习科目直接写着“应对离岛攻击”—这些动作,哪一点像“求和平”?中国的阅兵,就是要让全世界看见:有人想把东亚拖回军备竞赛的老路子,我们有能力把这条路堵上。可和平的威胁,从来都不是“亮底牌护和平”的国家,是那些连历史都不敢认的主儿。近代东亚的战火,大半是日本点燃的:南京大屠杀里30万同胞的血,朝鲜半岛被殖民时的苦难,东南亚战场上的烧杀抢掠—这些账,日本不仅不还,还在教科书里把“侵略”改成“进出”,首相年年往靖国神社跑,里面供奉的甲级战犯,手上沾着多少人的血?现在倒好,中国办场纪念和平的阅兵,它居然好意思跳出来呼吁抵制,这合理吗?全世界都在看,谁在正视历史,谁在假装失忆。咱们的阅兵队伍走过长安街时,战机梯队在天上划出彩带,每一件装备、每一个方阵,都在说同一句话:中国的国防,是护家的“盾”,不是打人的“矛”。这点,周边国家比谁都清楚。越南去年还跟我们一起签了南海合作协议,菲律宾今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涨了35%,就连跟美国是盟友的韩国,也没响应日本的抵制—去年9・3相关活动,韩国驻中国大使照样到场。这些事实摆着,谁在真心搞合作,谁在故意挑矛盾,明眼人都能看明白。再看日本的操作,简直是把“双重标准”玩到了极致。它一边呼吁各国“别去中国阅兵”,一边自己跟着美国、澳大利亚在南海搞“护身军刀”军演,军舰在我国黄岩岛附近晃悠;一边说“中国破坏区域稳定”,一边把美国的中程导弹引进日本本土,计划2025年前把自卫队人数扩到30万,还敢提“先发制人打击”—这哪是维护安全?分明是在东亚埋“火药桶”!现在的东亚,早不是几十年前了。RCEP生效三年,中国跟东盟、日韩的贸易额突破3万亿美元,咱们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日本的电子元件、汽车零件,早就绑在一条产业链上。和平稳定,是各国的“饭碗保障”。可日本偏要对着干:去年跟美国搞“芯片四方联盟”,想卡中国的脖子;今年又在G7会议上撺掇盟友“警惕中国”,转头却抱着中国的锂电池订单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中日新能源贸易额涨了27%,这吃相,也太难看了。中国的阅兵,其实是给东亚局势“降温”的。2015年9・3阅兵后,韩国、印尼立马跟我们加强了安全合作,南海的冲突风险直接降了不少;可日本当年也喊抵制,之后却加速搞“军事松绑”,把“和平宪法”改得面目全非。这对比还不够明显吗?谁在维护和平,谁在制造威胁,不用多说。要是这样的和平信号还戳不中日本的痛处,还唤不醒它对历史的敬畏,那我们就必须想办法以绝后患。这“绝后患”,不是要打要杀,是要从根上断了它破坏和平的念头:我们可以跟东盟、韩国深化安全合作,把“和平朋友圈”织得更密,让日本的孤立主义没市场;可以在国际上把日本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事实摆出来,让更多国家看清它的“历史修正主义”;更要接着提升国防实力,让它明白,中国护着家门口的和平,不是说说而已,有足够的底气挡住任何挑衅。日本总觉得靠着美国就能在东亚横着走,总以为淡化历史就能蒙混过关。可它忘了,历史的伤疤不会因为谎言消失,和平也不会因为挑衅让步。中国的阅兵不是“秀肌肉”,是给和平“亮底牌”:你安分守己,我们能一起赚发展的钱;你非要挑事,我们有的是办法护住安宁。要是日本还执迷不悟,那“以绝后患”就不是警告,是迟早的事。
66年首次!金正恩或将亮相中国阅兵,韩国舆论炸锅了8月28日,中国举行

66年首次!金正恩或将亮相中国阅兵,韩国舆论炸锅了8月28日,中国举行

66年首次!金正恩或将亮相中国阅兵,韩国舆论炸锅了8月28日,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首场记者招待会,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经外交部部长助理洪磊证实,应中方邀请,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确认将出席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东北亚的舆论场。要知道,上一次朝鲜最高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还是1959年的金日成,距今已经66年了。而且这还是金正恩首次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公开亮相,意义非同一般。与此同时,韩国总统李在明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中方此前曾通过外交渠道询问李在明是否有出席九三阅兵的意愿,但他最终没有选择来北京,而是转头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韩国媒体对此充满了戏剧性的叙事,拒绝来华的是韩国总统,被邀请出席的却是朝鲜最高领导人,一个是元首级别,一个是议长级别,这对比可太明显了。不少韩国媒体的评论口径罕见地一致,都认为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邀请金正恩出席阅兵,是在强化与朝鲜的传统友谊,既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现实的外交考量,是一张打给美国的“协商牌”。韩国舆论对此极为敏感,主流媒体几乎在第一时间头版报道此事,有的标题甚至用了“震惊”“突袭”“剧变”等字眼。其实,中朝两国在纪念抗战的历史问题上一直高度一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半岛的革命先驱同样也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参与者。金正恩的出席,不仅彰显了对中国的尊重,也是对中朝传统友谊的一次有力巩固。而对于朝鲜来说,在美韩同盟军事压力与日俱增,西方持续在亚太地区强化遏制战略的情况下,中国是其重要的战略支撑伙伴。金正恩亲自出席阅兵,也是在向国际社会宣示,朝鲜不是孤立无援的,中朝关系依然稳固。这次阅兵,对于中国来说,是主场外交的一次重头戏。邀请相关国家政要出席,是东道国的礼数,也是对共同历史的庄重回望。金正恩的出现,无疑为这场纪念活动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也让世界看到了中朝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政府显得有些措手不及。韩国总统秘书室对外表示“我们早就知道”,但当媒体追问细节时,却又支支吾吾,只说“上午收到通报”,这等于间接承认是在消息发布前的最后时刻才得知。此前韩国政府拟定的出访计划、站位安排等预案,也因为金正恩的出席而不得不重新起草。总之,金正恩将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消息,在东北亚地区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中朝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和现实外交考量,也让韩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未来,随着中朝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朝鲜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度不断提高,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韩国部署萨德,说是为了应对朝鲜,我忍了,菲律宾部署堤丰,说为了保护自己,我也忍了

韩国部署萨德,说是为了应对朝鲜,我忍了,菲律宾部署堤丰,说为了保护自己,我也忍了

韩国部署萨德,说是为了应对朝鲜,我忍了,菲律宾部署堤丰,说为了保护自己,我也忍了,日本部署堤丰,这万万不能忍啊。因为日本的目标大摇大摆的就是冲着我们去的,他发展军力是为了对付我们,部署堤丰更是为了帮助美国盯着我们,其心可诛。
8月28日下午,韩国总统秘书室长姜勋植正式确认了消息,那就是韩国已经事前知道了金

8月28日下午,韩国总统秘书室长姜勋植正式确认了消息,那就是韩国已经事前知道了金

8月28日下午,韩国总统秘书室长姜勋植正式确认了消息,那就是韩国已经事前知道了金委员长将会访华出席9·3的消息。这个信号就很有意思了,可以直接引出两个问题:一是中方是否有意撮合朝韩之间的会面?二是李在明为什么在明知金出席的情况下,错过了这一次会面的机会呢?先说说第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有没有撮合的心思?答案其实很明显这些年,中国一直是半岛和平的“搭台人”。从最早的三方会谈,到后来的六方会谈,中国从来没闲着,不是瞎忙活,就是想让半岛别打起来,还能顺顺利利实现无核化。现在的时机多难得啊!李在明刚当上韩国总统,他本身就想和朝鲜改善关系;另一边,特朗普也重新回到美国政坛。这时候要是能聊起来,半岛的紧张劲儿肯定能松一松。更关键的是,要是中国能抢在特朗普动手之前,把朝鲜和韩国拉到一块儿说话,那中国在半岛的话语权自然就稳了。毕竟先把“和平的局”搭起来,后面不管谁想插手,都得先看看这个局的规矩。再看第二个问题,李在明为啥要错过?他又不是傻,肯定有自己的难处。首先,他刚当总统没几天,家里的事儿还没捋顺呢!韩国现在的经济啥样?出口一个劲儿往下掉,工厂开工都难,老百姓最关心的是饭碗能不能端稳,不是和朝鲜见不见面。这时候要是不管经济,先跑去搞外交,国内的人肯定不买账。其次,韩国国内的保守派眼睛都瞪圆了,就等着抓李在明的小辫子。之前进步派想和朝鲜搞好关系,保守派就老骂“太软了”“卖国家利益”。李在明要是没准备好,突然和金委员长见面,保守派肯定会闹翻天,到时候他这个总统位子都坐不稳。还有美国那边的事儿。特朗普之前就老逼韩国多掏钱养美军,还看不上韩国想“自己做主”的想法。现在李在明要是贸然和朝鲜见面,特朗普说不定会翻脸,到时候美韩同盟出了问题,韩国更难办—毕竟现在韩国还得靠着美国的安全保障,不敢随便得罪。更重要的是,李在明团队对朝政策还在“试水温”。他们虽然说了要重启南北边境的联络电话,可到底怎么和朝鲜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怎么平衡对朝关系和美国的关系,内部还没商量好。从“知道消息”到“真的见面”,得总统府、外交部、国防部一起点头,现在这些部门还没拧成一股绳,李在明自然不敢冒然行动。当然,这里面还有朝鲜的心思。金委员长愿意访华、去9・3活动,本身就是释放善意—之前朝鲜就说过,只要韩国不搞对抗,愿意坐下来平等对话。现在韩国知道了消息却没动静,朝鲜心里肯定也有数了:接下来说不定会先从民间交流入手,比如重启边境的旅游、贸易,再试试韩国的诚意。说到底,姜勋植这次透的消息,就是半岛局势的一个“放大镜”—中国在主动搭和平的台,朝鲜愿意上台,韩国却还在台下犹豫。接下来能不能有转机,就看李在明能不能快点把国内的事儿理顺,别再错过中国搭好的这个窗口。毕竟半岛和平不是小事:不打仗,朝鲜能安心搞发展,韩国能不用整天担心安全,中国东北边境也能安稳,甚至整个东北亚的经济合作都能顺起来。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李在明要是再犹豫,下次想找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所有人都在盯着—接下来这几步,不管是中国、朝鲜还是韩国,走对了,半岛就能往和平再迈一大步;走错了,之前缓和的局势说不定又要紧张起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一步都得拎清楚轻重。
韩国媒体为何这么上心?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出席9.3阅兵观礼,最“上心”的是韩国

韩国媒体为何这么上心?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出席9.3阅兵观礼,最“上心”的是韩国

韩国媒体为何这么上心?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出席9.3阅兵观礼,最“上心”的是韩国,可能最嫉恨的也是韩国。对于金将军何时启程、来多大的团队、尤其是对乘什么交通工具来华等,都特别关注,并作了大胆的猜测,认为坐专列来华的可能性较大。
九三阅兵观礼名单一出来,最后悔的可能就是韩国总统李在明了。他万万没想到,本次九三

九三阅兵观礼名单一出来,最后悔的可能就是韩国总统李在明了。他万万没想到,本次九三

九三阅兵观礼名单一出来,最后悔的可能就是韩国总统李在明了。他万万没想到,本次九三阅兵,朝鲜领导人也要来。202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九三阅兵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阅兵不仅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且因观礼名单的公布震撼了世界,最大亮点无疑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意外出席。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中朝疏远传言,还让韩国总统李在明感到深深的懊悔,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错失了一个与朝鲜领导人接触的历史性机会。金正恩的出席成了媒体和政治观察家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自金正恩上次访华已是六年前。而此次他的突然现身,不仅是对外界关于中朝关系紧张的驳斥,也为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合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许多人的预料之外,李在明并未接受中国的邀请出席此次阅兵,反而选择了访问日本和美国,并在公开场合对朝鲜进行挑衅。正因为李在明的拒绝,整个韩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局在这一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次阅兵不仅是纪念胜利的军事盛会,它所传递的政治信息也格外引人注目,与金正恩、普京等敏感人物一起到场的,几乎都是中国在重要外交场合上的战略伙伴。这不仅仅是一场庆典,更是全球大国博弈的一部分,而李在明的缺席,成为了这场外交角力中的一个特别符号。对于李在明来说,他错过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与金正恩在此场合上相见,哪怕只是象征性握手,都有可能为半岛局势带来不小的变数。中方对金正恩的邀请显然没有外界的猜测那么简单,朝鲜领导人的出席背后不仅仅是两国之间正常的外交往来,更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外交转向。过去几年,朝鲜一方面在强化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在国际舞台上采取相对封闭的姿态,然而,在此次阅兵中,金正恩破例出席这一多边场合,显然是朝鲜在外交策略上的一次调整。这也意味着朝鲜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可能会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界限,走向更加开放的局面。对金正恩来说,此次出席不仅是对中国历史记忆的致敬,也是在全球政治版图中发出的一种新的信号。相比之下,李在明的“务实外交”却显得有些失当,他的外交政策延续了前任尹锡悦的路线,始终坚持亲美、友日、远华、敌朝的战略思路。李在明多次公开表示要加强与美国和日本的联盟,同时对朝鲜表达了强烈的敌对情绪。这一立场不仅在对外关系上过于单一化,而且忽视了朝鲜在半岛局势中的重要性,李在明拒绝中国的阅兵邀请,并在访问美国期间对朝鲜进行了公开嘲讽。这无疑让中方对韩国的态度更加疏远,李在明并未意识到,中方的阅兵邀请或许本就是一个推动朝韩对话的机会,而他轻率的拒绝,错失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此外,朝鲜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抗战历史渊源,金日成作为东北抗联的成员之一,他与我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历史仍在中朝两国的外交议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与之相对,韩国的军队在历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争议,其源自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伪军血统,这一历史背景仍然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李在明没有意识到,朝中两国在历史上的深厚联系决定了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密切合作,而韩国则因为其历史因素,在外交上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此时的李在明,正面临着外交上的孤立,同时也迎来了国内政治的风暴,在韩国,国民力量党选举出了亲尹派党首张东赫,他明确表示要全力以赴推翻李在明政府。李在明与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党首郑清来的关系也日益紧张,内外夹击使得他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外交上的失误加上国内政治的动荡,李在明目前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如果李在明当初选择接受我国的邀请,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与金正恩的偶遇是否能够推动朝韩关系的破冰?虽然无法预测具体的结果,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错失的机会让李在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哪怕是一次简单的象征性握手,也可能为半岛的和平进程注入一剂强心针。最终,李在明的遗憾不仅仅是错失了一次简单的外交机会,更是错过了可能改变朝鲜半岛未来局势的历史契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中,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李在明是否能够从这次经验中吸取教训,未来或许会是他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来源:北晚在线2025-08-28韩美首脑会晤,李在明的白宫“钢丝秀”
就在刚刚朝鲜宣布了!8月27日,朝中社发文痛骂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言论,直

就在刚刚朝鲜宣布了!8月27日,朝中社发文痛骂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言论,直

就在刚刚朝鲜宣布了!8月27日,朝中社发文痛骂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言论,直接放话“韩国是永不变的敌人”,还声称朝鲜的核武器政策“绝对不变”!李在明访美期间,公然宣称要随着安全环境变化实现韩美同盟现代化,还要和美国强力应对朝鲜“挑衅”。这不是他第一次说这种话,此前韩美军演不断,韩国在军事上紧跟美国针对朝鲜的态势就很明显。朝鲜的核政策在2022年就通过最高人民会议立法确定,写入了国家基本法,只要世界和朝鲜半岛军事政治环境不改变,就不会动摇。这是朝鲜面对外部威胁的必要自保手段。朝鲜和韩国关系因韩国一系列对朝强硬举措而愈发紧张,朝鲜明确态度,也是对韩国及美国的警告,希望韩国能正视朝鲜主权,别总想着军事对抗,否则半岛局势只会更严峻。
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

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

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我们派人,绕过了他这个现任总统,直接去祭奠了当年力排众议、和我们建交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这一招“敲山震虎”,等于是在当着全世界的面,指着李在明的鼻子说:你不配,看看你前辈是怎么做事的!说起卢泰愚,那可是个真正的政治猛人。1992年他顶着国内亲台势力的骂声和美国的压力,硬是以“断交、废约、撤馆”三原则和中国建交。当时韩国社会亲台情绪有多严重?光看谈判过程就知道——中韩秘密会谈三次,韩方代表权丙铉甚至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走廊里来回踱步,试图说服中方允许韩台保持“特殊关系”,结果被中方代表张瑞杰一句“台湾问题没得商量”怼了回去。卢泰愚愣是扛住了这波压力,最终让中韩建交成为现实。这一操作直接让中韩贸易额从建交时的不足50亿美元,像坐了火箭一样飙升到2024年的3280亿美元,增长了60多倍。中国连续21年稳坐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宝座,韩国也重回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位置。这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格局,李在明但凡有点政治眼光,都该给卢泰愚磕三个响头。可李在明倒好,一上台就开始玩“变脸游戏”。2025年8月他跑去华盛顿,当着全世界的面宣布韩国要彻底倒向美国,追随“印太战略”,还扬言“不再与中国保持特殊关系”。这哪是外交调整,分明是给美国递投名状。更绝的是,他为了讨好特朗普,不仅答应将军费开支从GDP的2.6%提升到3.8%,还额外支付10亿美元分摊驻韩美军费用,甚至让现代集团拿出数百亿美元“造船礼包”来换取美国豁免汽车关税。这种“割肉喂鹰”的操作,连韩国媒体都看不下去,直言他是“战略投降”。这边李在明忙着给美国当马前卒,那边中国直接祭出“卢泰愚牌”。驻韩大使邢海明亲自带队去卢泰愚墓地献花,挽联上“深切缅怀”四个大字格外刺眼。要知道,卢泰愚卸任后因为腐败问题被判17年,最后虽然被特赦,但在韩国国内形象一直毁誉参半。可咱们中国根本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就盯着他推动建交这一历史功绩猛夸。这种“抓大放小”的操作,等于在告诉李在明:你就算把自己绑在美国战车上,中国也有的是办法绕过你,毕竟咱们手里握着“卢泰愚这张王牌”,随时能在韩国政坛掀起一阵回忆杀。更让李在明后背发凉的是,中方这招“敲山震虎”还自带数据暴击。卢泰愚时期推动的中韩建交,让韩国经济彻底尝到了甜头——半导体、稀土、电池原材料这些关键领域,韩国对中国的依存度高达25.3%。可李在明上台后跟着美国搞“去中国化”,结果2025年上半年中韩贸易额同比下降12%,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因为断供中国高端芯片,利润直接腰斩。反观卢泰愚时代,韩国企业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量高峰期一年能卖100多万辆。这种“前人吃肉后人喝汤都喝不上”的对比,让韩国民众开始怀念起卢泰愚时代的好日子,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卢泰愚再世”的话题,气得李在明直跺脚。最有意思的是,中方这波操作还玩了把“时间差”。就在李在明宣布倒向美国的同一天,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高调宣布将出席中国九三阅兵。这可真是“双喜临门”——这边祭奠卢泰愚敲打韩国,那边拉着朝鲜搞战略威慑,直接把李在明夹在中间动弹不得。要知道,朝鲜这些年可没少嘲讽韩国的“统一口号”,这次金正恩访华更是放出话来:“某些人嘴上喊着统一,实际上却在给外国当走狗。”这话明摆着是在点李在明的名,让他在半岛局势中彻底沦为配角。李在明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他本以为跟着美国混能捞点政治资本,没想到却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这边中国用卢泰愚的历史功绩不断打脸,那边朝鲜借着阅兵刷存在感,再加上韩国国内因为经济下滑引发的民众抗议,这位总统现在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更讽刺的是,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最近频繁在韩国媒体发声,呼吁“继承父亲遗志,重启中韩友好”,搞得李在明的“亲美政策”在舆论场上节节败退。说到底,中方这招“祭奠卢泰愚”的操作,本质上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外交从来不吃“胁迫那一套”,你要是想在中美之间玩平衡,咱们欢迎;但要是想当美国的马前卒,那咱们有的是办法让你难受。李在明现在估计得好好琢磨琢磨,是继续当美国的“提线木偶”,还是学学卢泰愚,做个真正为韩国利益着想的政治家。毕竟历史已经证明,跟中国对着干的人,最后都没啥好下场。
8月28日下午,韩国总统秘书室长姜勋植正式确认了消息,那就是韩国已经事前知道了金

8月28日下午,韩国总统秘书室长姜勋植正式确认了消息,那就是韩国已经事前知道了金

8月28日下午,韩国总统秘书室长姜勋植正式确认了消息,那就是韩国已经事前知道了金委员长将会访华出席9·3的消息。这个信号就很有意思了,可以直接引出两个问题:一是中方是否有意撮合朝韩之间的会面?二是李在明为什么在明知金出席的情况下,错过了这一次会面的机会呢?从2003年六方会谈时中国就开始扮演半岛问题的“和事佬”,当时为了让朝美坐下来谈,中方甚至自掏腰包给朝鲜提供重油援助。如今二十年过去,中国推动对话的套路其实没变,用经济牌做杠杆,用地缘优势当筹码。就像2024年中朝宣布“友好年”搞了几十项合作项目,表面看是兄弟情谊,实则是给半岛局势上了根“保险丝”。这次9・3活动正好卡在两个关键节点上:一是李在明所在的进步派刚上台半年,二是特朗普卷土重来当美国总统。这两人可都是半岛问题的“变量”。李在明刚上任时支持率还有65%,结果8月跌到51%,保守派天天在国会骂他“亲朝卖韩”。而特朗普更绝,2025年4月公开说要重启与金正恩的“特金会”,还暗示要在朝鲜建高尔夫球场,摆明了要抢中国的风头。中方一看这架势,得赶紧在特朗普出牌前把朝韩对话的台子搭起来,不然等美国掺和进来,中国在半岛的话语权又得被稀释。再看李在明这边,他不是不想见金委员长,实在是国内这摊子事太闹心。驻韩美军基地土地所有权的事还没摆平,特朗普又要求韩国分摊更多军费,光这两项就够他焦头烂额了。更要命的是,保守派最近天天在青瓦台外头举牌子抗议,说李在明“给朝鲜递投名状”。要是这时候真跟金委员长见了面,第二天韩国各大报纸头条肯定是“李在明卖国求荣”。政治人物嘛,有时候面子比里子重要,尤其是在支持率像坐过山车一样的时候。从经济账来看,中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2024年中韩贸易额刚突破3280亿美元,半导体占了大头,可美国三天两头要求韩国限制对华出口芯片。要是半岛局势一紧张,三星、现代这些韩国企业肯定得缩手缩脚,到时候中国的供应链也得跟着遭殃。所以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促成朝韩对话,用稳定的局势拴住韩国的经济命脉。就像2017年萨德事件后,中国让韩国旅游业损失了150亿美元,这招“经济休克疗法”让韩国至今心有余悸。不过这里面也有个悖论:中方越想促成对话,朝韩反而越谨慎。朝鲜那边对韩国的军事演习一直耿耿于怀,而韩国军方最近又在搞什么“自由护盾”联合军演,光飞机坦克就出动了上千架次。这种“一边谈一边打”的套路,其实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就像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朝韩搞了个“共同入场”,结果不到半年就因为军演问题闹掰了。政治这玩意儿,有时候就像小孩过家家,今天拉手明天打架。还有个细节值得玩味:韩国总统秘书室长姜勋植是在8月28日确认消息的,而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是9月3日,中间正好隔了个周末。这种时间差很有意思,既给了各方反应的空间,又不至于让消息过度发酵。这让我想起2019年板门店会晤时,特朗普突然跨过军事分界线,事前也是只提前了几个小时通知韩国。政治舞台上的“突然袭击”,往往是精心策划的结果。最后再说说特朗普的搅局效应。这位老兄2025年刚上台就宣布对韩国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还威胁要撤走驻韩美军。李在明夹在中美之间,既要讨好美国爸爸,又不想得罪中国金主,这种“走钢丝”的滋味可不好受。要是这时候跟朝鲜走得太近,特朗普说不定会在贸易谈判上给韩国穿小鞋。毕竟在商人总统眼里,半岛和平不如关税壁垒实在。综合来看,中方这次撮合朝韩对话,有点像在下一盘“先手棋”用9・3这个历史节点当棋盘,用经济合作当棋子,试图在特朗普出牌前锁定主动权。而李在明的“错过”,与其说是战略失误,不如说是国内政治生态的必然结果。就像六方会谈时期,中国能促成协议却挡不住美国的制裁,有些事,不是你想撮合就能撮合的。政治这玩意儿,有时候就像黄河里的泥沙,你越想挖干净,它越源源不断地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