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
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我们派人,绕过了他这个现任总统,直接去祭奠了,当年力排众议、和我们建交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这事儿乍看是“祭奠老朋友”,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给现任总统李在明递的,一张“对照卡”。毕竟就在三天前,李在明办公室还对外放话,说“因国内民生事务繁忙,无法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可转头就去参加了,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的内部会议,连韩国网友都在推特上吐槽:“民生事务就是跟议员喝茶?”其实,要搞懂中方这步棋的分量,得先回头看看,卢泰愚当年是怎么把中韩关系搭起来的。1992年那会儿,韩国的处境比现在难多了:北边有朝鲜的军事压力,西边要应付美国的“冷战思维”,国内保守派还在喊“跟中国建交就是背叛盟友”。卢泰愚当时刚当选总统没两年,愣是顶着这些压力,先派金泳三(后来的韩国总统)秘密访华,在钓鱼台国宾馆谈了整整四天,最后在台湾问题上拍了板。那时候没人想到,这一步能给两国带来多大好处。1992年建交时,中韩双边贸易额才64亿美元,到2024年已经飙到3600多亿。当年三星还只是个小电子厂,现在宁德时代在韩国忠清南道建的电池厂,能给韩国本土车企供一半的动力电池。甚至现在韩国年轻人追的中国古装剧、中国游客去济州岛买的护肤品,都是当年卢泰愚种下的“友好果子”。再看现在的李在明,手里握着这么好的底子,却总在“绕着走”。就说这次阅兵邀请,中方早在6月就通过外交渠道递了信,明确说“希望韩国作为二战受害国代表出席”,之前文在寅、尹锡悦任内,这种国际纪念活动从没缺席过。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文在寅还以在野党领袖身份来了。可李在明这边,一会儿说“要处理首尔地铁罢工问题”,一会儿又说“需召开经济对策会议”,结果韩国《东亚日报》扒出来,罢工问题早在8月初就解决了,经济会议也是临时加的。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之前在萨德问题上的表态,明明知道中方对萨德部署很在意,却含糊其辞说“要尊重前政府决策”,甚至还默许韩国军方增加,对萨德系统的维护预算,这跟卢泰愚当年“为了建交,暂时搁置争议”的魄力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还有就是,中方这次去祭奠卢泰愚,可不是“一时兴起”。就在去墓地的前一天,中韩合资的“中韩石化二期项目”刚宣布延迟。这个项目本来能给韩国现代重工,带来20亿美元的订单,也能让中国华东地区的化工产品进口成本降15%,但因为韩国政府在环保审批上故意拖节奏,只能暂时停摆。还有宁德时代在韩国的工厂,本来计划今年年底投产,可韩国产业部突然出台“外资电池企业技术审查新规”,把审批时间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明眼人都知道是在卡脖子。这些事儿堆在一起,中方用“祭奠卢泰愚”这个动作表态,比说一百句“重视中韩关系”都管用。其实中韩之间的牵绊,早不是“政治表态”能左右的了。就说韩国的LG新能源,现在给中国比亚迪、蔚来供的电池,占它全球销量的40%;中国的爱奇艺在韩国上线的《长安十二时辰》,去年的播放量比不少韩剧都高。甚至韩国农协的泡菜,有60%的原材料都是从山东进口的。这些事儿,哪一件都跟“友好”挂钩,哪一件也经不起折腾。李在明要是真把精力放在“找借口避见”上,最后吃亏的还是韩国的企业和老百姓。站在卢泰愚的墓碑前,看着上面“为韩中友好奠基”的题字,很容易明白中方这步棋的意思:我们不是要逼谁表态,而是不想让前辈用魄力打下的基础,毁在“敷衍和回避”上。李在明要是还拎不清,接下来可能就不是“祭奠老朋友”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