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肯定损失惨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斥资15亿美金收购一处无人问津的铜矿山
“中国这次肯定损失惨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斥资15亿美金收购一处无人问津的铜矿山,由于排水巨耗钱,国外开采公司认为,单是排水成本,中国有色将会赔的一塌糊涂。谦比希铜矿,曾是赞比亚的“心头刺”。从1969年到1985年,赞比亚政府在这里累计亏损1.3亿美元,日均排水量高达4.8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标准泳池的水量,成本高到令人绝望。1998年的时候,国际上不少人都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花11.7亿美元收购赞比亚的谦比希铜矿,纯属把钱往水里扔。这个消息一传出,国外的开采公司和众多媒体就开始等着看笑话,他们断言:“中国这次肯定损失惨重!”要知道从1969年到1985年,赞比亚政府在这儿投入了无数心血,可换来的却是累计1.3亿美元的亏损,那简直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英国在殖民时期对这里进行了23年的掠夺式开采,把露天和容易开采的部分挖得一干二净,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这么个烂摊子。从1987年到1998年,这座铜矿就像被遗弃的孤儿,在风雨中荒废了11年,无人问津。当时西方媒体那嘲笑的声音可不小,《金融时报》直接评论说:“中国在非洲下了一场注定亏本的豪赌。”在他们眼里,这座被英国抛弃的铜矿,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中国来接手,纯粹就是“人傻钱多”。露天开采留下的巨型矿坑杂草丛生,地下巷道因通风系统瘫痪而潮湿坍塌,就连最基础的采矿设备都被拆卸一空。而且,这座铜矿的主矿体埋藏深度超过1000米,英国公司曾尝试地下开采却因技术失败而放弃,留下的地质资料混乱不堪。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为啥就敢这么“冒险”呢?难道真的是头脑一热,犯糊涂了?当然不是!那时候,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国内的铜矿储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大部分都得依赖进口。与其看别人脸色进口铜矿,还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赞比亚素有“矿产之乡”的美誉,铜矿储量丰富,质量也高。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看到了这里潜在的巨大价值,派出专业团队对谦比希铜矿进行了详细调研。这一调研,还真发现了大惊喜,这矿山不但铜储量可观,还含有大量的钴资源,钴那可不得了,在市场上价格十分可观,不仅能用于制造陶瓷和玻璃,在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制造中更是不可或缺。据探测,谦比希铜矿中隐藏着155万吨的钴矿,这简直就是一座待开发的宝藏啊!2003年,对于谦比希铜矿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铜矿正式开始投产,从这以后,源源不断的财富就从这座曾经被遗弃的矿山中涌了出来,据统计,光是它的副产品,就为我国增收了8亿美元,更别提铜矿本身带来的巨额收益了。而且,谦比希铜矿的运营,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还投资8.6亿美元,修建了数字化矿山,引入先进设备,让工作人员在地面就能操控机器进行开采,不仅提高了开采效率,还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平均每人一天就能开采10吨的铜矿。2007年,中赞合作区在矿区旁成立,吸引了79家中资企业入驻,投资超25亿美元,创造了1.2万个就业岗位。2018年东南矿体投产时,赞比亚总统伦古亲自剪彩,他感慨地说:“中国企业不是来挖完就走,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建设现代矿业。”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西方看到中国在非洲取得的巨大成功,心里那叫一个嫉妒和眼红。他们开始在媒体上发布不实言论,恶意抹黑中国企业。一会儿说“中国企业污染了赞比亚国的自然环境,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一会儿又说“中国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剥削了当地工人”。就拿路透社来说,2019年它发表了一篇《中国老板剥削非洲工人》的报道,声称“中方将当地工人工资压至行业最低”。但事实胜于雄辩,谦比希矿工的月薪比赞比亚全国平均工资高40%,矿区还配套了免费医疗站、子弟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在塞尔维亚,紫金矿业收购的博尔铜矿,将当地员工月薪从4600元人民币提升至6000元,却被西方媒体炒作“破坏生态”,而事实上企业累计投入7658万美元用于环保治理,新增绿化面积34.9万平方米。如今,谦比希铜矿的烟囱冒着白烟,井下的自动化设备昼夜运转,矿区的孩子们在中文课堂上朗读“一带一路”倡议,赞比亚街头的出租车也换上了中国产的电动汽车。这一切都证明,中国当年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中国用实际行动让西方那些质疑和嘲笑的声音彻底闭嘴,也让世界看到,真正的成功不是零和博弈,不是掠夺和破坏,而是合作共赢,是让“不可能”变成“共同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中国在海外的矿业合作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