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英国政府

全世界只有中国最安全!当下的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没有之一。说一件

全世界只有中国最安全!当下的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没有之一。说一件

全世界只有中国最安全!当下的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没有之一。说一件超级恶心的事情,就在以色列战机轰炸卡塔尔的那天,美英战机同时从卡塔尔起飞,为以色列战机提供加油,加完油后又降落在卡塔尔,然后次日英国首相就公开谴责以色列的残暴行为。这就是西方人的虚伪,他们嘴里含着自由,平等,博爱,文明,却在背后干着龌龊的事情,实则是为了奴役别人的思想,然而国内很多人却向往着西方文明,真是令人悲哀。

智库支持数字税,预计将给本届英国政府带来超过50亿英镑的税收

格隆汇9月12日|据一家税收政策智库称,英国政府不应该取消对科技公司征收的数字服务税(DST),因为到本届议会结束时,这项税将产生高达52亿英镑(合70亿美元)的税收。TaxWatch在周四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在国际上就数字税收...
阅兵后欧洲高层接连访华,中方最高规格接待,英国公开喊一句话。阅兵结束,欧洲高层组

阅兵后欧洲高层接连访华,中方最高规格接待,英国公开喊一句话。阅兵结束,欧洲高层组

阅兵后欧洲高层接连访华,中方最高规格接待,英国公开喊一句话。阅兵结束,欧洲高层组团来中国,我们的巨大优势正在显现。关键时刻,英国贸易大臣访华,内阁借媒体之口为中方带来一句话。通过九三大阅兵,全世界都看到了中方维护和平的决心。而中方也通过这次大阅兵向全世界展现出了我方一个优势:无论在什么时候,中国都有绝对的实力维护和平的发展和投资环境。这等于是告诉全世界的资本:只要他们能够来到中国投资,中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市场的稳定,同时中方也可以保护他们的财产,并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投资和经营氛围。于是,在大阅兵活动结束之后,许多欧洲国家的高层便开始组团访问中国,看来,中方的这些动作确实是给欧洲国家的政客造成了不小的震撼。据英国媒体《独立报》的报道显示,本届英国政府近期正打算修复中英关系做一些努力。所以,英国决定派出商务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来中国访问,凯尔预计将于9月10日抵达北京,并向中方传达英方对两国关系的态度。而据英国媒体《卫报》发布的报道显示,本届英国政府似乎非常希望通过凯尔的访华之行推动中英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从而使英国实现更加积极的经济增长势头。“借中英关系推动英国经济增长”应该就是本届英国政府希望借媒体之口带给中方的一句话,其实对于英方的这份期待,中国政府应该是不会反对的。毕竟,中方一直在呼吁西方各国与中方加强合作,一起做大发展的蛋糕,是英国等欧洲国家自己要跟着美国的步伐一起加入反华攻势,这才造成了今天双边关系的尴尬局面。如果英国的工党政府能够在这个时候修正本国外交政策的方向,以务实的态度来发展对华关系,这对于两国来说当然是好事一桩。可毕竟中英两国之间还缺乏政治互信的基础,未来两国之间的合作能不能正常开展,中方还是需要观察一阵子的。但中方并不是“得理不饶人”的国家,如果英方的诚意真的能够打动我方,相信未来中英合作的“新黄金时代”就不会太遥远了,而凯尔和本届的英国工党政府总算是可以对国民有个交代了。另一方面,8日下午,葡萄牙总理已经到中国了,今天还跟我方展开会晤。当着中方的面,他明确表示:葡萄牙将支持中方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而葡萄牙也希望在卫生、水利、金融等方面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促进中国和葡萄牙共同发展。葡萄牙觉得中国发展了才能够更好地带动自己获利,未来中方如果需要葡萄牙仗义执言,反对单边主义,葡萄牙也乐意效劳。而葡萄牙政府也愿意为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和世界规则秩序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从蒙特内格罗的发言来看,中方展现出的军事和发展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我国在外交领域的优势。想跟中国打好关系的国家不止有葡萄牙和英国,有了葡萄牙的成功经验后,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西方国家与我们合作。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客户端《英官员将为恢复中英贸易关系访华》观察者网《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抵京》
【伦敦皇家司法院法官殴打抗议者的壁画将被移除】(CBS)著名的匿名街头艺术家班克

【伦敦皇家司法院法官殴打抗议者的壁画将被移除】(CBS)著名的匿名街头艺术家班克

【伦敦皇家司法院法官殴打抗议者的壁画将被移除】(CBS)著名的匿名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周一在伦敦皇家司法院揭幕了一幅新壁画。不久后,当局表示将拆除这幅壁画。壁画描绘的是一名法官正用法槌殴打一名倒在地上的抗议者。抗议者手持一块空白的牌子,上面溅满了红色油漆,看起来像是血迹。班克斯在Instagram上发布了这幅作品的照片,这是他宣称作品为真迹的惯用手法。照片配文为“皇家司法院。伦敦”。周一,法院外的安保人员用黑色塑料布和两道金属屏障遮盖了这幅艺术品,并有两名警官和一架安全摄像头守卫着它。英国法院和审裁处服务处(HMCTS)表示,由于这座维多利亚哥特复兴风格的建筑已有143年历史,考虑到其历史意义,将拆除这幅壁画。皇家司法院是一座受保护建筑,皇家海事运输部有义务维护其原有风貌。声明中表示。受保护建筑被视为英国最重要的历史建筑和遗址,受法律保护。虽然这幅作品并未提及任何特定原因或事件,但活动人士认为它暗指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行动组织的禁令。周六,近900人在伦敦抗议该禁令的抗议活动中被捕。组织此次抗议活动的组织“保卫我们的陪审团”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幅壁画“有力地描绘了政府禁令所引发的暴行”。声明中写道:“当法律被用作压制公民自由的工具时,它不仅不会消除异议,反而会加强异议。”法院已对巴勒斯坦行动案进行审理,法官最初驳回了该组织对其禁令的上诉请求。随后,高等法院法官允许上诉继续进行,但政府目前正在对该判决提出质疑。班克斯的职业生涯始于英国布里斯托尔的建筑物喷漆,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艺术家之一。他的画作和装置作品在拍卖会上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并引来了窃贼和破坏者的注意。班克斯的作品经常评论政治问题,他的许多作品批评政府的移民和战争政策。
一则来自中国的政策转变,直接让国际社会炸开了锅。发达国家突然发现,每年产生数

一则来自中国的政策转变,直接让国际社会炸开了锅。发达国家突然发现,每年产生数

一则来自中国的政策转变,直接让国际社会炸开了锅。发达国家突然发现,每年产生数百万吨的废弃物竟然无处可去,只因为中国说了“不”。2017年,中国宣布禁止进口24种固体废物,全球垃圾贸易体系骤然停摆。过去几十年间,发达国家习惯以每吨5美元的成本将垃圾运往中国,如今自己处理成本暴增至七八十美元。不接收垃圾,这让很多西方国家破防了。西方国家甚至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撤销这些决定,因为中国不接收垃圾,他们预计累计损失就高达200亿。可凭什么?中国之前接收这些垃圾,除了国内钢材、纸浆、合成材料等原材料供应紧张,迫不得已才接收之外,还有西方国家的政治施压。当时,这些垃圾确实创造了一些价值,可西方人却一边把垃圾丢给中国,一边又说中国制造垃圾,自己在那当起了所谓的环保卫士。面对压力,中国经济学家温铁军毫不退缩:“轮不到你发言。”从1990年代开始,大量的塑料,废铁、甚至是有不可分解的物品纷纷被送入中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变废为宝。垃圾消失了,污染却留下来了。在广东贵屿镇,全镇近九成家庭参与了电子垃圾拆解,这些电子垃圾的年产值一度突破50亿元,看起来似乎很多。但这些经济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中,废水直排入河,重金属渗入大地,癌症患者人数增多。而这样的地方,在全国不在少数,空气刺鼻、河水发臭成为常态。随着国家发展,中国完全可以发展更好的行业,也有能力对西方国家说不。2017年,中国果断出台《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宣布禁止进口24种固体废物。2018年1月1日,外国也不准将不合格的塑料运往中国了。英国是最先破防的,因为他们25%的塑料垃圾都会运到中国处理,甚至还把有害物品混到塑料垃圾里企图扔给中国。但英国却狡辩,各个地方规矩不一样,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有害的。但中国还是很强硬的拒绝英国垃圾,英国打算把这些垃圾扔给东南亚,他们甚至想在太平洋上找一个无人岛扔垃圾。不过,这个建议也遭到了英国人的反对,在环保意识这方面,英国人确实比英国政府好。毕竟,英国人不用担心他们产生的垃圾由谁处理,这是政府需要想的事情。2018年,美国港口堆满了无处安置的垃圾,回收企业接连倒闭,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向WTO投诉中国,要求撤销禁令。发达国家将高污染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自己却扮演“环保典范”。拆船业也是类似情况,当欧美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便将这一产业转移到中国,因为拆解过程会产生有毒物质。但中国不再依赖低端资源和外部废弃物,废纸回收率超过90%,塑料回收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的禁令符合《巴塞尔公约》规定的禁止危险废物跨境转移的国际规定。西方国家习惯了将环保责任转嫁给他国,如今中国不再是“环保接盘侠”。西方国家应当承担起减少垃圾产生、提升环保生产的责任,而不是制造垃圾后,将污染留给别人。参考信源:2018-01-0309:20·每日经济新闻——《中国不再接受洋垃圾,英国人慌了:政客抓瞎,媒体网友吵成一团…》
英国刚把俄冻结资产的13亿美元利息转给基辅,梅德韦杰夫就发话了:那我们就收割乌克

英国刚把俄冻结资产的13亿美元利息转给基辅,梅德韦杰夫就发话了:那我们就收割乌克

英国刚把俄冻结资产的13亿美元利息转给基辅,梅德韦杰夫就发话了:那我们就收割乌克兰的土地。话音一落,全球舆论瞬间炸锅,连西方专家都开始犹豫了英国政府把之前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的利息,整整13亿美元,转给了乌克兰政府,说白了,就是西方制裁俄罗斯之后,把俄罗斯存在海外的一些钱给冻住了,现在英国把这笔钱产生的利息直接打给了乌克兰,用来支援他们。这操作一出来,俄罗斯那边立马就有反应了,梅德韦杰夫,大家知道的,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以前还当过总统,说话一直挺猛的。他直接放话:你们转钱是吧?那我们就“收割乌克兰的土地”,这话说得也太直白了,意思就是,你给钱,我占地,看谁狠!结果真如他所说,全球舆论一下子就炸了,社交媒体上网友吵翻天,媒体头条全是这个事,连西方的一些专家和分析师都有点懵,开始犹豫这步棋到底对不对。有的人觉得英国这是在帮乌克兰,也有声音说这可能会让冲突变得更复杂。说实话,这事真的让人看得目瞪口呆,英国转钱,表面上是在帮乌克兰,但梅德韦杰夫这一回应,直接把紧张局势又往上推了一层,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还牵扯到土地、主权和国际法的红线。你想想,西方这么做,虽然是想支持乌克兰,但俄罗斯明显不吃这一套,梅德韦杰夫的话虽然听起来狠,但也反映了一种态度:你动我的钱,我就动你的地,这种“以牙还牙”的逻辑,一下子就把矛盾给激化了。更让人揪心的是,连西方专家都开始犹豫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场冲突已经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步动作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现在全球舆论炸锅,正是因为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国际关系这么脆弱,一句话就能让局面再次紧张起来。总之,这笔13亿美元的利息,不只是钱的问题,梅德韦杰夫的一句话,瞬间把局势拉到了另一个层面,现在全球都在看,下一步会怎么走?这场冲突会不会因为这种“你来我往”而升级?谁也说不好。那么你怎么看?觉得英国这步棋是对是错?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吧!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李嘉诚“金库”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是万里之外的英国。他在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李嘉诚“金库”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是万里之外的英国。他在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李嘉诚“金库”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是万里之外的英国。他在英国每年轻松赚几十亿,商业布局涵盖民众生活方方面面,难怪都说英国人一天到晚都在为李嘉诚“打工”。早些时候,李嘉诚就在英国抄底能源、通信这些民生领域。他看上的,不是某一块生意,而是整个国家赖以运转的基础设施。水、电、气、网络、港口,李嘉诚都一一收进囊中,用巨额资本一步步渗透到了英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之所以成为他的大本营,并不是偶然。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健全,投资环境稳定,资产受保护,货币又不容易大起大落。尤其是英国脱欧之后,那些原本属于本国资本的大企业纷纷转手,李嘉诚家族趁机加快收购脚步,把传统行业里的“核心资源”通通收入旗下。无论是自来水公司、最大的配电运营商,还是港口和电信巨头,都挂上了李嘉诚的名字。英国经济近年来增速不高,基础设施又面临更新压力。李嘉诚的资金不仅带来了技术升级,还稳住了很多关键部门的运转。英国人用水用电根本离不开他的公司,这让李嘉诚家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起床到睡觉,服务都是他企业供给的,这已经成为英国社会的一种常态。外界看到这种现象,有人会担心民生领域被外国商业掌控,但显然李嘉诚并不是短期来捞钱的。他每一笔投资都以长期稳定为主,从买下公司到改进设备,都推动了行业转型。比起那些快进快出的炒家,李嘉诚的做法更像是在扎根。他的产业不仅带来了就业,更多的是给市场提供了信心。英国政府和民众尽管心存顾虑,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家族的力量,对经济大局有着说不出的稳定作用。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把生意做到英国的民生最核心地带,也是因为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面对经济不确定,别人止步观望时,他却加码投钱,把风险变成了机会。英国媒体都说,很多日常费用都得交给这个远道而来的华人企业家,这并非夸张,的确是事实。这样的战略让李嘉诚家族应对各种国际风险时游刃有余。即使欧美局势紧张,汇率波动,基础民生需求却始终稳定,让他能稳收利润,资产还不断升值。每一年,仅仅靠英国市场的分红和管理费,李嘉诚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李嘉诚用几十年时间,把香港和海外的资金经验带到了英国,把大企业玩法和本地市场相结合,让英国普通人每天都与他的产业链息息相关。

英国首相斯塔默改组内阁原外相拉米接任副首相

当天稍早,据英国政府网站消息,英国副首相兼地区平衡发展、住房和社区事务大臣安杰拉·雷纳发表公开信,宣布辞去内阁职务,同时辞任工党副党首。据英国媒体报道,雷纳辞职原因是未缴纳第二套住房的4万英镑印花税。

英国副首相Rayner因税务问题辞职 工党政府再受打击

英国副首相AngelaRayner在其税务问题遭到监察调查后辞职,致使基尔·斯塔默领导的工党政府陷入更大混乱。Rayner的辞职发生在政府独立道德顾问LaurieMagnus周五向首相提交报告后,这份报告认定她违反了部长守则。Rayner的离职对...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他当作耳旁风,而本该促成签约的美国,也在关键时刻消失,这时才发现玩脱了,却已经为时已晚!真要说起来,老李早年在国内的操作确实“精准”。2003年前后,内地刚放开房企融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土地合同里全是弹性条款,比如约定两年开发,可他旗下公司能通过股权质押拆项目、用“前期规划调整”拖时间,把开发周期硬生生拉到十年以上。就拿广州番禺那块地来说,2004年拿的,直到2014年才慢悠悠动工,中间十年光土地溢价就赚了快十倍。那时候大公报就盯着他了,2013年第一次喊话,说他“囤地居奇,吸干地方红利”,劝他别只顾着套现,多做点实业;2014年又提,说他旗下项目空置率超40%,浪费土地资源;2015年更是直接点名,说他抛售北京东方广场、上海世纪汇的动作,是“对中国经济没信心”。可老李那会儿哪听得进去?东方广场当年可是北京CBD的地标,2001年建成后租给外资企业,租金一年能收十几个亿,他2015年说卖就卖,套现130多亿;上海世纪汇更狠,捂了八年,卖的时候净赚50亿。有人劝他“别撤得太急”,他旗下发言人还嘴硬,说“只是正常资产配置”。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在把内地的钱往海外搬。2013到2015这三年,他光抛售内地资产就套现2500亿,转头就砸去了英国:花103亿买了NorthumbrianWater水务公司,控制英国三分之一的供水;又花90亿拿下英国电信运营商O2,成了英国最大的移动网络服务商;连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零售业务都没放过,花了20亿控股。那时候他在英国媒体上还放话,说“英国是全球最安全的投资地”,结果没几年就被狠狠打脸。2024年年初,英国政府突然发难,说O2电信“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要强制拆分他手里的股权。老李还想打官司,找了伦敦最好的律所,结果法院连听证会都没开几次,就判他输,理由是“涉及国家安全,不予公开证据”。这不是明抢吗?他当年买O2的时候,英国政府可是敲锣打鼓欢迎,说“促进市场竞争”,现在说翻脸就翻脸。更憋屈的是,拆分后接盘的是英国本土资本,价格比他当年收购价低了30%,等于白忙活一场,还亏了27亿。这还不算完,他手里最硬的牌,巴拿马运河港口,也保不住了。这港口是他1997年从巴拿马政府手里抢来的,花了7.5亿美金,拿下了运河两端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的经营权,租期80年。要知道,巴拿马运河每年过闸的货轮有1.4万艘,全球5%的海运贸易都走这,老李靠收过闸费、仓储费,每年能赚4亿多美金,相当于“躺着捡钱”。可2025年年初,美国突然跳出来,说“巴拿马运河涉及北美供应链安全”,逼着巴拿马政府修改港口运营规则。要么提高外资持股比例上限,要么引入“战略投资者”。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冲老李来的,美国要搞制造业回归,运河是关键节点,怎么可能让一个华人资本家攥着?老李一开始还想扛,找美国商务部谈,说愿意把港口收益的20%分给美国企业,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美国要的是控制权,不是这点小钱。更坑的是,他之前还指望美国能“拉一把”,毕竟他在巴拿马港口的运营里,有美国航运公司的股份,以为能靠这层关系周旋,结果真到关键时刻,美国公司直接“卖队友”,跟贝莱德联手压价。最后没办法,他只能把90%的股权卖给贝莱德,成交价才18亿美金。要知道这港口现在估值至少35亿,等于打了五折甩卖。想想他这十年,真是把“精明”玩成了“短视”。当年中国搞产业升级,多少企业家扎进去做实业。可老李呢?一门心思搞投机,以为把钱搬到西方就能高枕无忧,忘了西方资本玩的是“丛林法则”。你一个外来者,手里攥着人家的命脉,人家能容你?他在英国买水务公司的时候,当地民众就抗议,说“我们的水不能让外国人控制”,只是那时候英国政府需要他的钱,才压着反对声,现在不需要了,自然就动手了。更可笑的是,他当年还跟人吹,说“我的商业帝国没有国界”,结果现在成了“没有国家愿意要”。说白了,他太迷信“资本万能”,以为有钱就能打通一切,却忘了资本得跟国家同频。你在哪个国家赚钱,就得尊重哪个国家的规则,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光想着套利,最后只能被两边嫌弃。说到底,李嘉诚的问题,从来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方向错了”。一个企业家,要是眼里只有利益,没有家国,再精明也走不远。这世上哪有什么“两头讨好”的好事?当年把路走绝了,现在就别指望有人帮你铺路。